1)第一百二十九章 新兴产业_康熙四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胤禵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诧异道:“什么玩意儿,怎么可能需要这么长时间?”

  说完伸手比了个三,道:“三个月,就三个月,你无论如何都必须至少完成一条线。”

  在胤禵看来,三个月的时间都算是非常充足了,这还是留出余量之后的结果。

  见雷金玉还想解释点什么,胤禵一挥手,制止道:“不用多说了,有什么问题自己想办法,反正现在是人手和银子都很充足,你看着办吧。”

  对于如何改变一贯保守的工作习惯,胤禵也只能通过强压来进行突破。

  虽然这种简单粗暴的家长制作风,可能会带来许多问题,但是这就是当下最好的方案。

  项目的工程进度必须要把握,为了促进产业和科技的发展,胤禵也算是不遗余力了。

  领导既然下了命令,雷金玉等人自然不会当面唱反调,十分顺从的应了下来。

  为了避免资源的浪费,胤禵补充道:“四哥,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招募进来的工人,在进行制度化培训的基础上,还要适当培养其识字的能力。”

  “许多项目为什么进度慢,成果粗糙,就是因为这些干活的工人们不识字,不能准确把握尺寸各方面的要求,也不能积极主动的配合。”

  扫盲这样一个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工业不像是农业,在初始阶段基本靠天吃饭,种地管理全靠经验。

  农业的低知识密集度,最多影响产量问题。

  但是工业制造业的低知识密集度,是会经常造成严重生产事故的,不死人都是万幸,就更提不上产量的问题了。

  对于这个超越了常理的要求,胤禛十分为难道:“十四弟呀,你这个想法也太荒唐了吧,再说我到哪儿去给你找那么多的先生去?”

  这也不是胤禛一个人的疑惑,在座的科岱和赫奕,对此也都感到十分不解。

  从来就听说过,这么上杆子给逃荒的流民上课的,而且还要全覆盖的都上。

  胤禵露出自信的微笑,道:“国子监不是有那么多的学生嘛,再说还有许多没有做官资格童生秀才之类的,把价格开高点,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对于康熙年间,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胤禵还是有所了解的。

  能够做到衣食无忧,小康以上的,还是只有一小部分人。

  更大多数的民众,大多都属于被压迫阶层,包括大部分的旗人在内,也是一样的。

  因此,只要是开出了高价,胤禵压根就不担心这些知识分子能够扛得住。

  更为重要的是,胤禵也想借着这次机会,告诉大家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那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就是银子。

  虽然最大的问题被化解了,胤禛还是有点不甘心,问道:“十四弟,咱们有这个必要吗?”

  “这些工人不过就是一些粗使的活计,代价是不是太大了一些?”

  对于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