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章 争案首_穿入聊斋当剑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个穷吊丝能入围,已是天大的恩赐了。

  “附议!”

  “附议!”

  “合该张文墨得中案首!”

  县丞与两名教授纷纷赞同。

  陆放老眼微眯,一缕危险的光芒闪过,四人一致点张文墨,明摆着受了张家的好处,而站在他的立场,是抑制张家。

  县令素来有破家县令的说法,这倒不是县令非得与地方豪族作对,而是历代王朝均把拆分豪强作为一以贯之的国策。

  在明朝,县令上任首先要把全县的父老乡绅召来开会,第一句便是:“汝闻谚云破家县令、灭门刺史乎?”

  再从吏部考核来讲,如果治下有豪强坐大,是妥妥的减分项。

  而且张文墨家大业大,点了张文墨为案首,无非锦上添花耳,不会感激他,王宵则不同,家里濒临破产的边缘,点王宵为案首,是雪中送炭的性质,必感激泣零。

  更何况陆放天然同情王宵,他愿意保王宵中案首,在苏州府他使不上力,只有中了案首,才能最大可能的保证王宵中秀才。

  不要以为秀才好中,苏州府有吴县与长洲附郭,辖吴江、昆山、常熟、嘉定四县,另有太仓州与崇明县,每县三十童生,计两百四十童生,这还是应届生,每回科举,都有大量的往届生参加,平均在两到三千之数。

  而南直隶只有一百三十五个秀才名额,府城却是有十八座,金陵府是省城,占十五名额,苏州只占十个。

  等于是两千多童生中取十人,其中还有八个案首,真正留给童生角逐的,只有两个名额!

  差不多千中取一!

  这是院试的最终结果,县试与院试之后,还有一道府试,稍微宽松点,大概是按三比一的比例录取,也就是一个秀才,要由三个童生竞争!

  如果把县试比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府试就是修罗场,真刀真枪的绞杀,府试过后的院试,因三比一的录取比例,相对轻松些!

  目前四人一致举荐张文墨中案首,形势对王宵极其不利,虽然陆放大概率认为四人都受了张家的好处,但是想找出证据并不容易。

  大周三百余年来,行贿受贿也与时俱进。

  大体是,职能官员以亲属家奴开茶叶店或古玩店,你去找他办事,他不会当面收银子,而是暗示你他喝的茶是从哪家买的,或者常去哪家古玩店捡漏,如果你机伶点,就心领神会了,揣着银子去买天价茶叶,或者耗费巨资,买下一个‘古玩’。

  毕竟茶叶古玩无价,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斟酌再三,陆放决定不玩虚的,直言道:“王宵的文章哪里不如张文墨,四位给本县道个明白,此时离天亮尚早,本县可与汝等一字一句的抠!”

  “这……”

  四人均是眉心微拧,以不带偏见的视角去读,王宵的文章比之张文墨稍微高了一筹,点王宵为案首并无不可,可是张家买了他们家的天价茶叶啊。

  收了钱就要办事,这是规矩。

  略一沉吟,一名教授道:“王宵文章固然是好,可是王家背负巨债,从对地方上的贡献来讲,张家要超过王家,想必吴江百姓也乐见张家更上层楼,更好的造福桑梓。”

  陆放油盐不进,哼道:“朝廷开科取士,取的是人才,我等身为考官,自有为朝廷擢取人才之责,岂可受身外之物干扰?本县只问一句,以王宵之才,这案首当得还是当不得?“

  四人都没想到,好言劝说全做了无用功,心里暗感不快!

  县丞犟着脖子道:“堂尊,张文墨也有中案首之才,我等四人一致认为,点张文墨为案首,比王宵更加合适!”

  “既然如此,就请至圣先师裁决!”

  陆放阴沉着脸道。

  请至圣先师裁决,是把王宵与张文墨的试卷摆放在至圣先师像前,以官印激发出神通,取文气高者为优。

  走到这一步,近乎于翻脸了,但是陆放宁可翻脸,也要点王宵为案首。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