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3章 意外事故_聊斋好莱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先,很多不关注这方面消息的观众,可能并不熟悉这样的“官方词语”,这直接会影响他们对剧本的理解——这自然让编剧们非常的恶心。

  其次,比起过去那些大家熟悉但“有歧视性”的词语,新的官方词语在表达的力度上会比较缺乏。

  ——简单来说就是没劲,这也是所有官方词汇的通病。

  ——或者说,很多官方词汇就是为了避免过多的“力度”而被发明出来的。

  但问题是,与政府发言不同,很多观众对电影的要求,其中一个就是“带劲儿”。

  所以,不少电影的台词中,才总会脏话连篇;

  所以,一些又污又暴力的电影才经常会票房大卖。

  就像这个世界上最容易赚钱的路子,基本都被写在了《刑法》上一样,观众们也往往是官方越禁止什么就越喜欢看什么。

  而好莱坞的电影人作为商业动物,自然也不会轻易因为政治正确,就放弃让电影大卖的元素。

  当然,政治正确还是要讲的。

  所以,在政治正确的边缘疯狂试探过之后,好莱坞以不少电影被抗议致死为代价,总结出了一些既能政治正确,又能让电影言语“带劲儿”的办法——

  第一个,就是在电影中加入少数族裔角色,尤其是黑人。

  ——不,是非裔美国人。

  这样做,其实不仅仅是为了避免被黑人运动组织抗议,也是为了说一些过激台词。

  因为在美国,所有的少数群体平权组织都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就像白人说“黑鬼”就是歧视,黑人自己说“黑鬼”则是亲昵,而就算黑人反过来说“白佬”,一般也不会说是歧视。

  实际上,就算是一直自称被歧视的黑人,有机会歧视其他人时,也不会手软。

  不说那些在好莱坞就存在的整个反过来的“黑人至上主义”者,黑人对其他族裔的歧视言语也不少。

  只不过,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因为黑人平权运动的持续时间最长,组织最多,力量最大,所以其他组织对抗不过他们而已。

  也因此,如果刨除资本这个更为强大的力量的影响,在美国,黑人的言论的确是更“自·由”的。

  而好莱坞便借用了这种因为政治正确带来的矫枉过正,来对抗影响故事精彩程度的“政治正确”。

  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好莱坞电影中就流行用黑人来演搞笑话唠类角色。

  这既是因为这是黑人的传统形象之一,大家易于接受。也是为了让这些黑人演员说一些可能会不那么政治正确的台词。

  ——反正,一般都是黑人抗议别人,而很少有别人抗议他们的时候。

  不过,这种方法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用的。

  毕竟,有的电影可能不适合加入黑人角色,而也不能把所有“带劲儿”的台词全给黑人角色。

  好在,这世上办法总是比问题多的。好莱坞的编剧们还有一种简单的办法,就是先让一个角色说政治不正确的台词,之后别的角色再来纠正他的话。

  ——这就意味着那种不政治正确的观点,仅仅是那个角色本身的设定,而并不代表了电影制作方的观点。

  ——黑锅也就成功甩出去了。

  这个办法,夏洛特原本时空的《蜘蛛侠:英雄归来》中就使用过——

  饰演大反派秃鹰的迈克尔·基顿在电影里就说过“印第安人”这样政治不正确的台词,可接下来他的小弟就弱弱地纠正了他。

  更不要说,这部电影中,为了政治正确,连女主角都变成黑人姑娘了……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