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3章 征战天下_武侠从鹿鼎记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提前一周把下一周的课程都学完、考完,这样下周孩子上课时就都会了。老师一提问,她就能举手回答,这样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而且,从课堂上再学一遍,对知识的掌握就更扎实了。

  我不得不承认,明明妈的家庭教育理念非常适应当下社会的大环境。面对应试教育,明明妈完全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老师喜欢成绩优异、听话乖巧的明明,学校也非常认同明明妈的教育方式。

  明明现在上进心强,也很自律,不允许自己有一点儿不完美。就比如学钢琴这件事吧,要是周五没练熟,周末不用老师检查,一走进琴房,明明自己就啪嗒啪嗒掉泪了,根本用不着大人去批评教育,讲什么大道理,她自己就明白,应该做得更好

  明明妈后边说了些什么,我再也听不进脑子里,心情突然很沉重,为明明如此紧张的学习节奏捏了一把汗。

  这让我想起了职场中的彼得原理:在组织或企业的等级制度中,人会因某种特质或特殊技能,被擢升到不能胜任的位置,即达到事业的彼得高地,反而变成组织的障碍物。孩子的哭泣真的是因为她能够做得更好吗?或许是因为她已经尽力,但是面对父母无形的施压,无能为力吧。

  彼得原理道破了所有阶层制度之谜。凡一切层级制度组织,如商业、工业、政治、军事、宗教、教育各界,都受彼得原理控制,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亦是如此。

  我们要求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下课遵守秩序,做题迅速准确,还要细心检查,尊敬师长懂礼貌,乐于助人品质高,成绩得出类拔萃,还要精通几项特长他们成为十全十美的孩子,被贴上十佳三好的标签作为榜样供人仰视。此后,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越来越难达到。

  你是好孩子,怎么能出错呢?这个紧箍咒在明明这类好孩子头上挥之不去每件事只能比别人好,不能让别人看笑话,不能给父母丢脸,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只能赢不能输

  从此,孩子学习的目的改变了,不再是因为对知识的渴求、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而变成了一种攀比。当孩子被揠苗助长似的教育一级一级地推进到完美100分时,你真的认为孩子可以自信地胜任他所处的位置了吗?

  这个学校、家长多方打造的完美角色,也许会让孩子更加不自信:他随时都在担心这个岌岌可危的高台被后来者抢去;担心自己稍有不慎,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出现瑕疵,会使老师和家长失望;甚至敏感地担心周围同学的风吹草动,都是针对自己的敌意

  社会教育环境我们改变不了,必须要适应才能顺利成长,但是盲目跟风追求成绩,把孩子推到一个他所达不到的高度,又不免草率。如何达到彼得高地却又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