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五十九章 ICT产业报告_学霸的科幻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庞,你要做集成电路,我很欣慰,不过按照我们国家当前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情况,你赚的这点钱,丢下去恐怕也只能听个响儿。”

  许柏青语重心长地劝解道。

  庞学林笑呵呵道:“老爷子,你可能想差了,我暂时不准备办工厂,我准备先做设计!”

  “做设计?”

  许柏青微微一愣。

  在他的印象中,搞集成电路就是建设晶圆厂,单做设计算什么?

  庞学林似乎看出了许柏青的疑惑,笑着说道:“许校长,现在的集成电路产业,可不像以前那样集中了。从集成电路产业诞生以来,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板上系统到片上系统的过程。在这历史过程中,世界IC产业为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其产业结构一共会经历三次变革。”

  “第一次变革:以加工制造为主导的IC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70年代,集成电路的主流产品是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标准通用逻辑电路。这一时期IC制造商(IDM)在IC市场中充当主要角色,IC设计只作为附属部门而存在。这时的IC设计和半导体工艺密切相关。IC设计主要以人工为主,CAD系统仅作为数据处理和图形编程之用。IC产业仅处在以生产为导向的初级阶段。”

  “第二次变革:则是Foundry公司与IC设计公司的崛起。80年代,集成电路的主流产品为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及专用IC(ASIC)。这时,无生产线的IC设计公司与标准工艺加工线相结合的方式开始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模式。随着微处理器和PC机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特别是在通信、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IC产业已开始进入以客户为导向的阶段。”

  “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标准化功能的IC已难以满足整机客户对系统成本、可靠性等要求,同时整机客户则要求不断增加IC的集成度,提高保密性,减小芯片面积使系统的体积缩小,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从而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更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由于IC微细加工技术的进步,软件的硬件化已成为可能,为了改善系统的速度和简化程序,故各种硬件结构的ASIC如门阵列、可编程逻辑器件(包括FPGA)、标准单元、全定制电路等应运而生,其比例在整个IC销售额中1982年已占12%;其三是随着EDA工具(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发展,PCB设计方法引入IC设计之中,如库的概念、工艺模拟参数及其仿真概念等,设计开始进入抽象化阶段,使设计过程可以独立于生产工艺而存在。”

  “在这一阶段,有远见的整机厂商和创业者包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