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0章 路遇一家泼皮_神医柔弱不能自理,逃荒也得娇宠顾玖谢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水会冲走土壤中的养分,水灾后的田地一片贫瘠,土壤板结,至少三四年内,这些田地是长不出庄稼的。

  百姓以田地为根基,只要有田地,就能慢慢恢复生机。没了田地,百姓就成了没根的浮萍。

  (这里是解释受灾百姓不回乡的原因。因为有读者不理解,灾民为什么不等大水退了再回去,这里顺便做个解释。)

  没了住所,又没了田地,就只能到处逃荒,去他乡寻找活下来的机会。

  这一路,泾州境内的县基本不会伸出援助之手。虽说增加人口,也是县令的政绩之一,但,他们愿意接收的,是有生存能力的百姓,而不是一无所有的流民。

  几百上千的流民,一个县紧巴紧巴,也勉强能承受,但人数多了,换哪个县都没那个能力。也都不敢开这个口子,一旦传出某县接纳流民的消息,所有流民都会蜂拥而去。

  西南遭灾百姓达二十来万,生还的少说也有十一二万,比一个县的总人口还要多几倍,如果都涌到一个地方,对于地方来说,那是灭顶之灾。

  也只有泾州城,那是刺史驻地,泾州辖下所有百姓都是他的子民,刺史没办法不管。

  开仓放粮也好,以工代赈也好,下令把流民分流到各县也好,总之他得安置。

  老百姓或许讲不出这些道理,但他们知道,遇事不决找管事的,他们管事的父母官不在了,那就去找泾州最大的父母官。

  所以,这一路的流民,基本都是往东去泾州城的

  槐树村的人一路往东,就不时遇到拖家带口,衣衫褴褛的灾民。

  此时走在村民们前面个的,应该是一家人。

  一个瘦的干柴一样的男人,挑着担子,担子一头是一些破旧的被褥衣物,另一头装着锅碗,还有个口袋,看袋子外面的凸起,像是装着红薯之类的食物。

  男人身边跟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手里牵着个七八岁的男娃,身边还跟着十三四岁的少女。

  谢三郎走过去跟那男人打听消息,“老乡,您一家是打哪里来的?路上可见过清河县的人?”

  他想打听清河、五陵、黄石、丰乐等县的灾民情况。

  因为他媳妇孙氏娘家人,当初有可能去五陵的陵山避难,也有可能去黄石县的孔山避难。

  还有清河县相熟的人家,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那几个县,现在都是什么情况。

  男人回头看他们一行人拉着车子,车子上堆着各种家什,还有些口袋,明显是装着粮食,就情不自禁吞咽口水。

  妇人和少女,还有那孩子,闻声都回过头来看村民们。

  四双眼睛齐刷刷望着他们车上装粮食的袋子。

  男人咂摸着嘴,不回答谢三郎,先伸手讨要东西,“给点吃的吧,行行好,给我们点吃的吧......”

  妇人松开男孩冲过来,噗通一下跪在谢三郎面前,“您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