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71章 奥斯卡来了_王牌好莱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交恶之后,《邮报》已经成为丹尼尔相关消息的权威媒体。

  甚至,不少媒体人对布莱德利的“谄媚”十分不齿。

  这也难怪,在和《洛杉矶时报》密切合作的时间,双方其实还是彼此估计的,很多时候,《洛杉矶时报》并不会完全将丹尼尔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他们始终是以最符合《时报》本身利益的方式来做媒体的。但《邮报》似乎就更关注整体利益。不是单篇报道对媒体本身的利益所在。

  这一点上,确实受到不少人的诟病。

  但布莱德利能够说服《邮报》背后的格拉汉姆家族,显然说明这么做,对他们肯定是利大于弊的。不然大家都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允许他用《邮报》的利益来做人情。

  F2F还在用户积累阶段,双方的合作还不多。但MB和《邮报》已经就使用《邮报》的电子新闻展开谈判。

  传统媒体越来越受到社交媒体的挑战,现在电子化新闻也受到更多的纸媒的重视,将电子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提升。是衡量各家媒体主编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和MB展开密切合作,当然是《邮报》的一个绝好的转型契机。

  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事情。

  一个千万级的客户群,而且很大一部分是没有订阅报纸习惯的年轻人,能够面向这群人开战《邮报》的新任务,不论如何,对于布拉德利来说,都比抓住丹尼尔来炒作销量来的重要,这也完全可以解释,《邮报》在处理丹尼尔新闻时,为什么几乎对丹尼尔团队“言听计从”。

  不过是四个字:利益所在。

  当然。丹尼尔团队和MB的密切关系,也让布拉德利多少看出来一点意思。

  外界传闻,丹尼尔和硅谷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也不仅仅指他掌握了不少苹果公司的股票。

  《邮报》在奥斯卡前夕,将丹尼尔入行以来塑造的各类人物详细描述,赞叹不佳掩饰,几乎将他描述为一个将商业和艺术结合的最完美的演员,是好莱坞电影期待走向的代表――艺术片和商业片的矛盾,一直以来都存在于好莱坞,尤其是颁奖礼前后。

  影迷、观众总是抱怨奥斯卡的入围影片根本没几个人看得到。票房低,排片少,表演的好还是不好,根本没有太多观众基础。而那些票房大爆发的电影。则很少被奥斯卡评委看在眼里。这种矛盾的事情,放在获奖人身上,也相当适用。超级偶像们出演的角色、符合大家审美要求的角色,也很少能够得到认可,反而是扮丑、扮疯狂、男扮女、女扮男,总而言之。只要不主流,就能体现出所谓的演技来。

  这是个无解的问题。

  奖项需要用这一点来宣示自己的格调,而大众的就是俗气的,格调高的就是小众的,这几乎是个大家默认的真理。

  但另一方面,奖项也需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