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真是一天问三遍,珩大哥,你嘛时候娶我呀?_红楼之挽天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旅,一路不停地离了太原总兵衙门,继续前往大同府视察边务。

  大同府

  总兵蒋子宁此刻也率领大同府的相关兵丁迎出城门,目光有些复杂地看向那蟒服少年,拱手说道:“末将见过卫国公。”

  贾珩点了点头,面上笑意繁盛不尽,问道:“蒋总兵,别来无恙。”

  蒋子宁见那蟒服少年如此和蔼,心头微微松了一口气,道:“卫国公,许久不见。”

  当初,虽然因为整军不利而被革职,留任军前听用,但时过境迁,蒋子宁听说自己还能留任总兵之职,多赖眼前蟒服少年所言,心底深处的最后一丝怨怼彻底消散,反而生出许多感激。

  贾珩道:“这次,本官在中枢都听到了,女真兴师动众来犯大同,大同方面应对及时,给予女真迎头痛击,使虏骑不敢来犯,全赖蒋总兵调度有方。”

  蒋子宁拱手说道:“不敢当卫国公夸赞。”

  两人寒暄之间,贾珩随之进入大同总兵衙门,同样是如同太原总兵衙门一般无二的场景。

  贾珩接过军籍丁册点查,而后看向一旁的魏王,魏王陈然也垂眸阅览了下。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双方认定与京中户部的军籍兵丁之数,合一不合一。

  贾珩道:“大同如今粮秣转运,情形如何?”

  这会儿,魏王陈然也放下手里的丁册,凝神倾听。

  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观摩兵事的机会。

  蒋子宁道:“卫国公,宣大两地,粮秣一来是朝廷拨付银两,由边镇统一购置粮秣,二来是省域自筹,由都司拨付,前者多是借助商贾之手购置,后者是屯田经营而来,李尚书年初整饬山西屯政,严查贪腐,山西方面已能少量自给自足,于朝廷索求不多。”

  贾珩道:“李阁老前日在山西整饬屯政,山西情况蔚然一新。”

  蒋子宁道:“山西方面,新政已经全面铺开,主要还是番薯推广种植以后,百姓得以饱食,粮秣自然不再短缺。”

  魏王道:“番薯?”

  是了,这番薯还是子钰当初首倡推广的。

  蒋子宁面带笑意,朗声道:“近些年,山西之地,天灾频仍,时有歉收之事,自番薯推行以来,民无饥馑之忧,尤其得整饬屯政以后,军民士卒更可得饱食,民心、军心皆已大定。”

  其实,自从贾珩推广红薯种植以后,整个大汉处在小冰河期的饥荒,已经得到了有效缓解。

  以山西一省为例,经过在河谷沟摊以及田亩,大量种植红薯,周转调度,百姓解决了温饱,自然也就不会如平行时空的大明,百姓因为吃不上饭,再加上大明加征辽饷而摊派至地方,然后形成系统性危机。

  那么,崇平十五年、十六年的连番大战的银子究竟是从何而来?

  整饬盐务以及追缴扬州盐商的亏空、山西晋商、以及大范围对宗室如卫楚两藩,以及查贪反腐,海贸利润,追缴出来的银子才供应着一场场战事,不必将各种军费摊派到百姓头上。

  换言之,整个大汉没有那种饥馑之民到处逃难的情形,这才是能够维持较大太平,推行新政的前提。

  否则,百姓吃都吃不饱,流民遍地,官僚机构几乎运转失灵,纵是新政也难以有推行的基础。

  而这一切都是贾珩一个人拖拽着大汉前进,而换来一等卫国公,太师兼军机大臣这样的功名爵位。

  什么叫挽天倾?

  这一套模版纵是放在明末都能来一波。

  大观园之中的脂粉香艳,不过是挽天倾之中的调剂罢了。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