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 在鱼被指定为货币之后 · 上_小岛经济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产量,高产量又能提高生活水平。

  假设每个岛民平均要花5天时间才能造成一条独木舟,再假设每个岛民每天(使用渔网)可以捕获两条鱼,也就是说每个岛民必须放弃10条鱼的收入才能造出一条独木舟。然而,我们假设有一个叫“达菲”的人,他在伐木、搬运和木工技术方面略胜一筹,只需4天就能造出一条独木舟。那么对他而言,与其像别人一样捕鱼还不如专门做独木舟。如果他专门制造独木舟的话,会生活得更好。因为他只需放弃8条鱼的收入,用这些时间制造一条独木舟,然后再以9条鱼的价格把它卖掉,就可以从中获利。分工以后,他的收入增加了。

  因为达菲具有这些优势,其他的岛民花9条鱼向他购买独木舟是划算的。如果他们自己制造独木舟的话,就必须放弃10条鱼的收入。向专业人士支付9条鱼,他们可以省下1条鱼。

  但是,假设9条鱼是个相当高的价格——毕竟能有多少人存有那么多的鱼呢?独木舟的价格太高了,只有最富裕的岛民才买得起。至于那些储蓄不足的人在他们攒够买独木舟的费用之前,只好游泳去捕鱼。

  假设达菲从事这项劳动多年以后,利用自己的积蓄制作了一些造船用的专门工具。就像他的老前辈艾伯那样,达菲也通过省吃俭用得到了资本设备(工具)。

  因为有了新的设备,我们假设达菲将工时缩短为两天。效率提高了,每条独木舟只需要定价为4条鱼就能达到收支平衡,而不是以前的8条。如果他把售价降为6条鱼(原价9条鱼),他每售出一条独木舟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以前的利润是一条鱼,现在是两条鱼),同时产量也能翻一番。

  达菲提高生产率,受益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岛民。价格降低之后,更多的人买得起独木舟,因此他的顾客群也扩大了。

  由于生产率提高了(储蓄、创新和投资的结果),独木舟的价格便随之下降,更多顾客能够享受到拥有独木舟的好处。昔日富人独享的奢侈品也成了普通消费品。

  故事引申正如故事中所讲的那样,价格下降并没有损害达菲的利益。实际上,其他行业生产的产品的价格也随着生产率的提高而下降,达菲可以用赚得的鱼买到更多的东西。技术创新是个单向的过程。除非人们失去记忆,否则生产效率必然会越来越高。因此,价格具有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的趋势。持续下降的价格还会鼓励岛民储蓄,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鱼将来会更有价值。尽管听起来可能有些疯狂,不过省一条确实等于赚一条。这样一来,人们就愿意储蓄,也就有更多资本可用于贷款、资本投资、生产,最终带来更多消费。就业

  由于社会发展得更加复杂,越来越多的岛民决定为别人工作,以劳动换取报酬。

  劳动的价值通常取决于劳动者所使用的资本。资本越优化,劳动的价值就越大。例如,付出同样的劳动,你驾驶一辆推土机挖的坑要比你用铁锹挖的坑大得多。所以,最好利用可用的最优资本工作。

  上一章:下一章:

  ·推荐: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