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章 新内阁_我妻薄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鸿之最近痛风又犯了,没敢喝酒,品着清茶,和王尚书聊天。

  “杨奇山上台了。”王尚书感慨,“野心勃勃啊。”

  杨首辅,名峤,字奇山。

  “新官上任三把火。”晏鸿之慢慢...

  道,“这第一把就烧到你和许继之,我还是有点意外。”

  许尚书,名延,字继之,外号“八面尚书”。

  王尚书道:“他要探探陛下的心思。”

  “你二人都进内阁,六部可就唯其马首是瞻了。”晏鸿之判断。

  内阁的地位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初,只是皇帝的私人顾问团,后来为提升内阁的地位,规定非六部尚书或侍郎不可入阁。

  等今上继位,又进行一定的制衡。

  吏部尚书和侍郎入阁,握有人事任命的权力,确保调任畅通。但管财政的户部尚书和管科举的礼部尚书都不在其中,相对遏制住内阁。

  至于兵权,兵部尚书曹阁老在,但兵部只有调兵权,掌兵的五军都督府,仍归皇帝直接统属,多为勋贵武将,又是一重制约。

  可以看出来,皇帝虽然倚仗内阁,但仍有戒心,以六部制约。

  这固然最大程度上确保了帝王的权威,却也拖慢了行政的效率。

  各有各的屁股,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如今,杨首辅申请让许、王二人入阁,代表他向皇帝申请:咱们统一下部门,提高点效率,干点大事,中不?

  晏鸿之问:“厚文兄怎么想?”

  王尚书道:“这要看陛下的决心有多大了。”他想想,给句实话,“依我看,陛下已经下定了决心。”

  晏鸿之慢慢点了点头。

  在所有人的观望中,皇帝思考几天,最后同意了杨首辅的申请,并对职务进行调整。

  杨首辅升为吏部尚书,兼任东阁大学士

  曹阁老升为次辅,为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崔阁老为吏部左侍郎兼武英殿大学士

  许尚书入阁,兼任中级殿大学士

  王尚书入阁,兼任建极殿大学士

  人事、财政、军权,全部归于内阁。

  同时重申了六科的职务,明确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

  很巧,调任的诏令下发那天,是程丹若上班。

  她捧着印玺,在内阁的小书房里看到了新鲜出炉的旨意。

  这和之前说的完全不一样啊!

  程丹若沉默地盖完章,回去反思。

  她发现,自己对政治太稚嫩了。

  只是在晏家时,随便听女眷闲聊揣测,就以为许、王仅一人能赢,甚至两人谁入阁,关系到心学和理学的发展。

  但现实哪有这么简单。

  或许,某派领头人能够位任高官,确实对学派有影响,但皇帝会关心这个吗?

  当然不会。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因为喜欢儒家,讨厌道家吗?朝廷的官员为科举南北榜的名额,快要打出狗脑子,妨碍皇帝任用谁了吗?

  程丹若调整思路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