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1章 丰富产品布局,精耕细分市场_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常高,属于四大期刊级别的论文,于是他投去了《数学年刊》。

  与此同时,“穆勒-沈近迫定理”的证明工作也在同步开展,这项工作主要由沈奇完成,因为是沈奇提出来的。

  转眼又是一个星期三。

  今天早上,法尔廷斯习惯性的浏览arVix,发现了一篇名为《巴拿赫空间可凹点和强光滑空间的问题》的论文,论文作者是他的同事,以及普大数学系的一位博士研究生。

  “哦,这样证明的……‘穆勒-沈定理’,运用到了逼近紧的闭凸子集,以及巴拿赫空间的RNP性质与鞅理论。看样子老艾伦今年终于可以发一篇论文了。”法尔廷斯全文看了遍这篇论文,觉得没什么问题。

  格雷德-法尔廷斯是德国人,他成名很早,1983年证明轰动一时的莫德尔猜想,那时的法尔廷斯才29岁。

  1986年获得菲尔兹奖时,法尔廷斯也才32岁,他的太太也是一位数学家,他的老师是20世纪数学界教父级的人物--格罗滕迪克。

  名师的弟子,娶了一位数学家夫人,法尔廷斯这辈子周围的人全跟数学相关。

  作为当今数学界的顶级大师,法尔廷斯是最权威数学期刊《数学年刊》的主编。

  下午,数学系大楼三楼咖啡厅,例行的咖啡时间。

  法尔廷斯端着咖啡杯,走到穆勒和沈奇的小桌旁,坐下。

  “ass?@@,*helü@*ful?。”法尔廷斯跟穆勒说了句德语,看表情似乎在调侃。

  “daf@@aeü,@@?l!”穆勒不高兴的怼了法尔廷斯一句。

  沈奇懵逼了:“两位教授能说英语吗?”

  “老艾伦,你终于发论文了。”法尔廷斯说到。

  “你比我还老一岁,老格雷德!”穆勒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表情。

  这两德国老头挺可爱……沈奇偷着乐,做学问的人做到六七十岁的老头阶段,有时候跟六七岁的小孩一样顽皮。

  “艾伦,你今年一整年好像都没发过一篇论文,或者出过任何一本学术专著。”法尔廷斯说到。

  普林斯顿有1200名教授或兼职教授,每年发表或出版的论文、学术专著数量为2300多篇(册),人均接近两篇(册)。

  现在已是10月,穆勒一篇论文都没有发表,一本专著都没出过。

  在普林斯顿,论文或学术专著的数量、质量虽然不跟房子、职称挂钩,但这里毕竟是学术至上之地,论文或学术专著在多数教授心中占据重要地位。

  “等等,格雷德,你刚才说我终于发论文了,有这么快吗?”穆勒问到。

  “应该是预录,艾伦,难道不是你上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