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8章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_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奇、玛丽都是他的学生。

  沃什猜想的问题解决了,沈奇集中精力攻克黎曼zeta函数ζ(2n+1)的课题,半个月之后,他希望能彻底打动穆勒教授。

  在穆勒教授的四人研究团队中,组织关系并不复杂。

  穆勒是老大(正教授级),事业心非常强的玛丽是老二(博士级助教),资历很老但与世无争的乔纳斯是老三(在读博士生),刚来不久的沈奇暂时排名第四(在读研究生)。

  沈奇的异军突起对玛丽老二的位置带来威胁,虽然玛丽是沈奇名义上的课题小组长,但她镇不住沈奇,反而被沈奇一文爆衫。

  普林斯顿是个讲道理的圣地,有知识有文化有学术实力,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沈奇的论文《丢番图方程沃什猜想的证明》投稿到《美国数学会杂志》已经一个礼拜了,投稿系统显示已通过初审。

  “可以啊,美国人办事效率这么高?”沈奇莫名有几分激动,《美国数学会杂志》是四大期刊之一,一年只出四期,一期刊登十篇左右的数学论文。

  在国际四大顶级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分困难,在读研究生的论文被收录的情况十分罕见,平均每十年出现一次,实际上迄今为止也就出现过两次。

  陶哲轩于普林斯顿读研期间,在《数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那时他不满二十岁,他在24岁时成为UCLA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上一个十年中,德国人皮特-舒尔茨于克雷研究所读研期间,在《数学发明》上发表一篇论文,他同样是在24岁时成为波恩大学最年轻的数学教授,同时也是德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数学教授。

  这一个十年中,沈奇也想尝试一下读研期间在四大数学期刊上发论文是什么滋味。

  还有几天,穆勒教授的下一次学术例会即将召开。

  沈奇和玛丽见了个面,是玛丽主动邀请他的。

  “你对沃什猜想的证明很完美,arVix上的反响不错。”玛丽越来越憔悴,鱼尾纹若隐若现。

  “玛丽,我并不是故意针对你,一切都是为了数学。”沈奇没想到自己的一点小成绩,对玛丽造成了这么大的打击。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办法,一切都是为了数学。

  “说说黎曼zeta函数ζ(2n+1)的课题吧,几天后的学术例会,我想我们应该整合出一份书面报告,而不是两份。”玛丽说这句话的时候自己都没有底气,然而她硬着头皮还是说出口,毕竟她是沈奇的小组长,这个课题她负主要责任。

  “可以先看看你最新的研究进展吗?”沈奇问到。

  虽然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