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七章 吏员_汉儿不为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病,结果被气疯了的顺治处以绞刑。

  李定国挥军转入广东后,虽然接连两次遭遇失败,但其本部损失并不大,广东清军仍不敢与李定国大军正面交战,只敢去欺负广东境内的其他南明兵马,如两广总督连城壁的部下、大学士郭之奇率领的义师等杂牌军队。

  对付南明杂牌军队,广东清军可谓是百战百胜,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不敢去打李定国的兵马,反而是一听到李定国的名字都害怕。在这种情形下,那帮卖身投靠满清的汉族读书人哪个又敢来罗定当官?要知道,这罗定可是紧邻李定国兵马驻守的高州城!

  不光是有恶邻在旁,罗定更是典型的穷山恶水,州内不仅有云雾山穿州而过,辖境又与广西群山接壤,州下所辖的东安、西宁又没了人烟,这等鬼地方除非吃饱了撑的,脑子烧,不然哪个会来!

  况且广东清军刚刚占领了郝尚久盘踞的潮汕地区,那里可是水米之乡,物产丰富,这等富饶之地不比罗定这个鬼地方强上一百倍?不削尖了脑袋往那钻营,反而来罗定送死,鬼才干呢!

  没有地方官主持,孔国良所部江西绿营驻守罗定期间,所需供应基本上都是由知州衙门那些书办小吏操持。而这些书办小吏无一例外都是家在罗定的本州人士,大半还是子承父业,打明朝那会就在衙门里当差的地头蛇。

  改朝换代对这些地头蛇来说并不是件大事,只要罗定一天还有官府,他们便不愁失业。

  官吏官吏,光有官无吏可不行,那么多事务,光凭当官的哪管得过来,凡事啊都还得靠他们去办!

  明军来了,他们就是明朝的吏;清军来了,头一剔便是大清的吏,哪头都不耽搁!

  事实也确是如此,罗定这几年虽在明清双方手中来回易主,官员换了好几茬,可始终不变的就是这些个衙门里的书办小吏,雷打不动!

  深夜火起,听到外面传来明军入城的声音后,一干书办小吏全不紧张。有在家的就吩咐家人把大门紧闭,院子里备好水桶以防万一。在衙门的就老实把自己锁在公房内,甭管外面什么动静,打死也不出来,若是有人进来,纳头就跪!此乃明哲保身!

  天亮之后,确定孔国良的绿营兵已经覆没,罗定城打今儿起又姓明后,在家的、在衙门的一干书办小吏便集体来到知州衙门大堂前,齐刷刷的跪在地上,然后恭请新任大明罗定知州示命。有表现得急些的,连辫子都割了,不过旁人清楚,那辫子指定还揣在怀里,等哪天清军再打来,弄些糯米糊子粘下就好。

  胡老大一介粗人,哪里管得了这事,急忙便叫人去请宋襄公和周士相。

  周士相对这帮书办小吏没有多大恶意,也无什么好感,宋襄公看到他们却很是高兴,张罗着便让这帮人动了起来。

  有去清点州中钱粮的、有去清点城中人口的、有去点算损毁物资的、有去帮忙协调维持秩序的、有去忙着张贴布告安民的....总之,这城中所有事务,不管大的还是小的,只要跟官府有关,这帮小吏们都给忙活了起来。

  有这帮熟手在,宋襄公如鱼得水,根本不用他操心,罗定知州衙门就运转了起来,效率比他组织的那帮里正、大户还要快。

  写安民告示的那书办是个老秀才,辫子花白,胡子也花白,字却写得好看,洋洋洒洒写了一通,看得宋襄公和周士相频频点头,颇是赞了几句。

  得到“上官”认可夸赞,老秀才也是精神焕,随手就在布告下面写上永历八年的字样,然后哈着腰请知州大人盖印。

  宋襄公哪有印盖,好在胡全那有枚参将大印,当下就取了过来往上一盖。见是武将的印,老秀才很是愕然,又不敢问,讪讪就退了下去。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