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十六节 挖壕_临高启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还不知道。想到这里,宋铭不禁抽了一口冷气。

  这时,突然有人探报:“好多澳洲人的兵都拿着小铲子,不知道要干什么。”

  走神的蒋锁和宋铭听了,没过片刻,便不约而同地拿出了千里镜往山下望去。

  杨增伸了一下懒腰,他刚刚小小地午睡了一小会,昨晚到现在杨增就一直没踏实地睡过觉,半夜被叫醒去开会,一直开到天亮。会后没睡多久,又起床安排第8营登陆的事情,等到把部队全部运送上岸并占领了珠山之后,杨增一边命令部队在榜山西面集结,一边吩咐让传令兵通知工兵们准备好工兵铲。

  在等待传令兵返回的间隙,杨增在行军椅上略略补了一下觉,大概还不到十五分钟。

  “工兵们都准备好了吗?”杨增问刚跑回来的传令兵。

  “都准备好了!”

  杨增点点头,说罢拿出望远镜,再一次地望向了明军在榜山上的阵地。明军挖的两道壕沟,第一道就是个北短南长的不规则四边形,而第二道壕沟更接近于正方形,两道壕沟之间最短相隔约有五米,最长相隔差不多十米,由若干道通道相连。壕沟外围用沙包人为堆高,并设置了三道鹿砦,明军是按修堡垒的标准挖了这两道壕沟。

  榜山上的树已经几乎全部被砍光,一片光秃秃的,十分开阔。一旦发动冲锋,就会遭受到弓箭和火枪的混合火力打击,而且受制于壕沟前的鹿砦,无法用一次短促的冲锋完成作战任务。

  从地形看,明军不但构筑了凸角工事,还吸取了日式山城的一些利用地势构筑工事的做法。进一步加大了步兵突击的难度。

  思前想后,杨增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壕沟来对付壕沟。

  在仔细观察了明军的阵地之后,杨增认为,强行冲锋进攻会导致很大的伤亡。要想减少伤亡,只有尽可能地减少冲锋距离,那么挖掘交通壕前进的方式就是最优的选项了。于是杨增下令工兵们准备好步兵铲,就是为了给挖交通壕做准备。

  伏波军的工兵装备的工兵铲被称为32年式工兵铲,杨增不知道,32年式工兵铲是旧时空PLA列装的第二代工兵铲的仿制品,兵工厂的几个元老本来想仿制的是第三代工兵铲,但考虑到第三代工兵铲许多功能其实是本时空工兵用不上的,其复杂的结构,现有工业体系也难以批量制造出合格产品来。而第一代工兵铲,元老们又嫌其结构过于简单,功能过于单一,于是也被放弃了。于是旧时空仿制自苏联二战工兵铲的第二代工兵铲就成为了唯一选择。32年式工兵铲采用第二代工兵铲活动铲头的设计,可折叠起来放入背包,也可把铲头折叠成90度,然后拧紧固定螺栓,变成一把小锄头。为了便于工兵们使用32年式工兵铲格斗,32年式工兵铲单面开刃,必要时可以当成斧子拿来肉搏。部分32年式工兵铲一面被做成了锯齿状,实现了锯的功能。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310节

  -------------------------------

  临高启明的实体书第一卷现已开始接受预定!请关注临高启明的微信公众号

  (目前只在微店渠道预售!,无淘宝销售。敬请注意!)

  =============================

  公众号临高启明——

  临高启明书迷根据地

  吹牛者的消息版;

  介绍梳理重要人物、事件信息;

  展示临高社区风采,优秀同人和资料作品巡展;

  不定期组织元老们线上或线下的聚会;

  Inaword,SenatusPopulusqueMagnus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