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0.准备_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愿接大宝,择日敬于天地,造盛世之运,令天下尽归我大明疆土。”

  朱雄英这么一表态,群臣又是齐身唱和:“臣等愿追随殿下,为大明朗朗盛世而尽力!”

  …………

  “今日,陛下在奉天殿禅位于太子殿下,愿为大明百姓再创盛世……”

  应天府大街的亭子中,读报差役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将这一消息在太阳落山前,传遍大明应天府,并且为大家解释禅让诏书。

  在各处茶馆酒肆,也纷纷讨论文康帝禅让之事。

  “什么?圣上又要禅让了?”

  江南各处的文人墨客,一时之间又有了许多的话题,也有阴谋论,说是太子威逼,但是随即又被推翻。

  因为皇帝的诏书也公布给天下,且当时文武百官都在,而且百姓皆对新帝满意,能够放下荣华富贵,甘愿在陵园守孝三年,又曾为百姓粮食,多次亲自耕耘,实乃仁贤之君。

  在举行大典之前,首先是朝廷各部门忙里忙外,集体出力,不亚于开国的准备。

  首先是年号的问题,在文宣,洪德跟武宪,成武之间,几个年号都在备选着。

  原本朱雄英还想要个有逼格的,和天挂钩,但是礼官认为不能如此,对大明不吉,上有神明,好吧,朱雄英最终选择武宪作为自己的年号。

  方孝儒觉得,选年号就跟起名字一般,必须讲究来源,寓意,毕竟要载入史册的。

  但是杨士奇认为,年号除却官员商议外,还要看新帝的想法,既然新帝主张过征倭,又成功了。

  多次对农,民技之事上心,可以看出来,用武宪最合适,一切都是新立的事物,不该拘泥于文,又手下有一支成武军,武宪最为合适,

  年号定下,还要等到登基时才能确定,至于登基的日子,礼部选择在明年的正旦,新年第一天登基改元。

  时间要隔久些,因为礼部需要准备皇帝的冕旒冠和新的龙袍服饰,以及各宫的整修,甚至皇帝的玉玺,以及皇后的宝印都要重新制造。

  皇城也需要打扫粉刷,大概需要到正旦前后,都要换旧留新,皇帝需要用的玉玺不止一种,不同的诏书,不同的文件都要有不同的玉玺。

  大明朝的二十四宝玺就够他们费心思,原本朱雄英认为一切从简,省下的钱可以用来下西洋,东番大军即将也需要用银钱。

  但是礼部不肯,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规矩,而朱雄英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去做,只给了礼部一句话,一切从简最好。

  虽然隆重盛大的登基大典可以显示新帝的隆重,以及官员和百姓对新君的期待,但是朱雄英不认为。

  成由勤俭败由奢,奢侈的皇帝反而让百姓日子过得更艰难,而且百姓也感受不到新帝的皇恩浩荡。

  所以大典从简,朱雄英认为他们只要把皇帝放在心中即可,不必搞隆重大典,减轻百姓负担,开创出繁荣安定的社会局面。

  朱雄英不喜欢搞有的没得,他已经决定把登基大典搞的简单而又仪式,还能鼓舞百姓,到时候几件大事同时去做岂不更好。

  距离正旦还早,这几个月他可以让郑和准备出海的事,以及东番和南洋各地的准备。

  此时,朱雄英最担心的还是关于下西洋这件事,必定要耗费时间去研究海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不能让船队白白送死,所以必须准备全套。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