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8.分道扬镳_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要是做不到,咱可要收拾你。”

  “你和你爹都是国之储君,将来都是要掌管大明的皇帝,你不可言而无信,一言既出,不能轻易改动,不然你的威信就没了。”

  周乾点了点头,做皇太孙就像被教训的学生,这两天都在听训。

  “咱的大孙已经是太孙,今后你的一句话便可以抵得过九头牛,你答应了咱,就要办到。”

  周乾听完准备离开。

  朱元璋又道:“咱已经让刘三吾他们重修大明律,有些刑罚咱觉得你说得对,或许严苛,当初为了乱世。

  现在天下渐渐太平,刑罚自当合适一些,咱改也是想为你行些善事,嗯你回去吧,咱要睡会儿。”

  周乾站起来,帮朱元璋顺手盖了盖被子离开。

  谷渺/span……………………

  皇城门口,贴着洪武二十六年册封太孙的诏书,各府县已经陆续收到。最远的府县要等几天。

  朱允炆站在人群中,拍了拍自己僧袍上的灰,悠然自得的向城外而去。

  他要离开应天城,去大江南北好好的走一走,这种皇太孙的辛苦差事就让给他朱雄英坐吧。

  按道理讲,朱允炆明白自己并不是嫡子嫡孙,而是嫡长子庶孙,谁料大哥八岁丢的早。

  就剩下嫡次子朱允熥,这是嫡长子嫡次孙,第一顺位继承人,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顺序,朱允熥原本该排在朱允炆前面。

  但是朱允熥太小,平时表现的又很平庸,差强人意,朱元璋就没有看上朱允熥这块料。

  平庸无能就算了,他的亲姥爷是常遇春,舅姥爷是蓝玉,死了的郑国公常茂是他大舅,开国公常升是他二舅。

  一旦无能还平庸的孙子做了大明皇帝,还不得出来个外戚专权,朱元璋几乎没有考虑。

  这十年来,有意无意的栽培着朱允炆。

  就在一切水到渠成时,突然冒出来个朱雄英。

  朱允炆脑海里想着自己这些狗血事情,摇了摇头。

  此时正是十月,城外风很大,卷的树叶到处飞舞。反而吹的朱允炆十分的敞快。

  “我本是个钓鳌人,到做了敲木鱼的扶犁叟,笑英布,彭越,韩候,我如今紧抄定两只拿云手,再不出这僧袍的袖……”

  朱允炆一边唱着元代关汉卿的杂剧关大王单刀赴会,一边潇洒离去。

  他要做个云游于世的隐者。与这大明,与大哥,分道扬镳。

  …………………………

  朱权带着马里奥道:“今后你就跟着太孙一起,知道吗。”

  马里奥愣了半天。

  “徐小姐,你告诉他本王的意思。”

  朱权觉得和马里奥说话真费劲。

  天下之大,当真是无奇不有,这暖棚可就是大明一绝啊,若不是老夫亲眼看到过,谁与我说,都是不信的。”

  刘三吾带着众翰林学士,纷纷感叹,同时脸上都是露出对周乾的极为尊敬之色。

  “刘学士,上次你与我说,圣人之道的目的是实行仁之政,这样才能匡扶天下,哈哈……还记得吗,现在我来给几位学士上一课。”周乾哈哈大笑。

  “什么?又要耕耘?”几个翰林学士想死,能不能不种地。

  “几位师傅都不懂种地,那今后怎么辅助我?”

  太孙你能不能换一个问题。刘三吾笑道:“殿下,耕地有学问,但是殿下不必深究。”

  “要深究,耕耘是头等大事,这些黑麦和玉米培育出来,将会有无数大明百姓因此活命,几位先生为大明办事这么多年,都见过饥荒的苦,

  所以不必我多说了吧?”

  周乾这辩论,把带来的几个翰林学士搞得没有赢。

  他们都是朱元璋调来辅佐这位太孙的。现在反倒成了太孙给他们授课。

  “刘学士,你们常说国以农为本这话吧,可你们,连耕耘之事都不深究的话,那就是没有同理心。”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