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39章 癸字卷 告别离陕,前路漫漫_数风流人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彻底倒向南京,又或者就是担心把江南打烂朝廷承受不起,总之,朝廷对淮扬军态度太软弱了一些,当然,我们不在其位也许就难以考虑那么多,朝廷的困难我们都清楚,也许综合起来,朝廷才会被迫这样应对吧。”

  冯紫英的回答让几人都沉默不语。

  这种被迫妥协的情形是最让人难堪而且难以接受的,眼见得山东收复,西北军又把牛继宗和孙绍祖撵到江边了,但陈继先却又出问题了,俨然一副中立姿态,这简直比背后一刀更让人愤怒。

  “陈继先的问题不好解决,那是不是意味着朝廷对南京那边也有其他想法了?”孙传庭问得更尖刻。

  “一切皆有可能,户部现在四处告贷,这样拖下去,首先就把朝廷财政拖垮了,顺带说一句,三边四镇又有半年欠饷了,这样下去,又一个宁夏之乱的危机种子播下了。”冯紫英无奈地笑了笑:“宣府镇重建举步不前,辽东和蓟镇换装火器缓慢不堪,四川播州杨氏和安奢两家的叛乱如同拉锯一般,消耗极大,这一次回去,我若是留在兵部,我也要好好考虑一下怎么才能避免我们老是被这些人给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应对方略,都是临时性的敷衍凑合,长此以往,谁不出问题?”

  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没钱。

  江南失控,漕运断绝,赋税不交,朝廷如果不是靠着之前的市舶司捞了一把,后来又通过不断地掀起“京通仓大案”、“江南谋逆案”一连串的案件查抄官员武勋,根本就支撑不到现在,虽说这榆关和大沽航运不断,能够源源不断从江南乃至两广输入粮食和其他物资,但是输入那是要给付银子的,没银子,江南和两广立马就能给你断了。

  即便如此,拖到上半年朝廷也还是吃不消了,不得不找海通银庄一下子就借了八百万两银子,估计也就只能拖到明春,这花钱如流水,如果不尽早把江南拿回来,支撑起朝廷开销,一旦遇上北方有事,那就真的要土崩瓦解了。

  也正是看到了这个危险局面,内阁才会一方面疯狂借贷,一方面宁肯和义忠亲王谈判妥协,也要稳住局势。

  换一个人当皇帝,对士人们的利益影响肯定有,但是无外乎就是肉烂在锅里,江南、北地和湖广士人内部利益分配,对外和皇权争夺利益,更重要的是要确保北方防线安全和内部的安稳,不能让外族或者白莲教这些乱匪趁机得利,这才是底线。

  真要让外族入主中原,如辽金和蒙元时代,又或者如汉末黄巾起义一样把整个朝廷中枢打得稀烂,那是士人们绝对无法接受的。

  所以在这个底线基础之上,任何条件都可以谈。

  冯紫英临行前的一番话让所有人心中都沉甸甸的,陕西局面稳定下来了,但是这不过是一隅,朝廷内忧外患太多了,所幸冯紫英现在要进京,他能想到这么多,回京之后自然也要拿出对策来,不知不觉间一干人已经下意识地把希望寄托在了这个年仅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身上了。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