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6章 被殃及的黄子澄_大明:是谁,曝光了我皇孙的身份宁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祖父,您说的肯定是对的,但是,孙儿这道奏疏可不仅仅是节流这么一个办法,开源孙儿也想到了啊!”

  朱允炆不说还好点,他这么一说,朱元璋直接将奏疏丢到了他的面前!

  “加税!你也敢把这种话写出来!”朱元璋这次真的生气了。

  如果朱允炆见好就收直接走了,朱元璋肯定不会发作,毕竟他始终觉得朱允炆还小,这些东西他慢慢会明白的,但是他却忘了朱允熥,也就是宁羽,比朱允炆还要小一岁!

  没错,朱允炆在奏疏里提到的开源,就是增加税赋!

  而且是增加农税!

  具体的就是将原本每人每年二十文的人头税,增加到三十文!

  这不是跟朱元璋对着干嘛!

  自从他在宁羽那‘取到了真经’就明白了,原来增加财政收入可以这么‘和风细雨’,既不用增加农税,也不用增加人头税。

  而且最妙的就是,这样改革下去,大明的人口就会暴增,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财富,就是战力,就是国家强大的基础。

  既然如此,他现在再看到朱允炆的增加农税,增加人头税,不生气才怪!

  当然,即便是没有宁羽的出现,朱元璋也不会同意朱允炆的这道奏疏,因为这道奏疏里边的开源,完全和自己的根本想法背道而驰。

  朱元璋对百姓那是好的不得了,仅次于对自己的家人,你要增加他们的负担,不抽你已经算是网开一面了。

  朱允炆已经被朱元璋给吓傻了,在他的印象里,就算是最顽劣的皇子皇孙,哪怕是最不被人重视,甚至是无人关心的朱允熥,朱元璋也都是心平气和地说话。

  他们怕朱元璋是一回事,朱元璋对他真的从来没今天这样过。

  朱元璋现在觉得,朱允炆就是被黄子澄给教傻了,只知道照本宣科,只知道依照着书本,对于民间疾苦根本就没有一点感觉。

  相反,宁羽好的就不是一点半点,他做出的每一项政策,对士绅来说,是一种压榨,而对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福音。

  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才会对宁羽格外看重,甚至已经动了立储的心思。

  现在和朱允炆一比,朱元璋觉得,果然还是难以更合适。

  “来人,带朱允炆回东宫!”朱元璋暴怒地喊道。

  谨身殿外的护卫赶紧进来,将已经吓傻的朱允炆搀扶着离开了。

  朱元璋并没有因为朱允炆的离开而消气,反而是看着大殿地上的奏折,越看越生气。

  他觉得,朱允炆之所以上这道奏疏,除了向自己邀功之外,就是黄子澄从中作梗。

  朱允炆还小,对朝务不清楚,可是你黄子澄已经为官这么多年了,怎么还能想出这种盘剥百姓的办法!

  要知道,古往今来,每个王朝除了在末期的时候,其他时候,朝廷根本不会给百姓增加一点赋税!

  不然,即便是收上一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