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42章:西陲狼烟(Ⅲ)_远东王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恩格尔认为这是一种心理偏见。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比如冰天雪地,比如漫漫黄沙,都具有强烈的感官冲击力,使人们——尤其是不曾在上述环境下长期定居的人们——出于生理原因、发乎本能的感到恐惧,而恐惧感又进一步促使人们夸大了冰雪的寒冷和沙漠的炎热,反倒是原住民觉得当地的环境并不像外地人想象中那么恶劣,否则他们又怎能在当地长期定居?

  “人们总会牢记那些被严寒击退的远征军,却连一个反例都举不出来,这是否说明向寒冷地带发起的攻势全部以失败告终?然而对历史上大量同类战例的实证分析得出一个违背大众常识的结论——平均每一百次进攻寒地的军事行动,约有四十四次以进攻方大获全胜收场。”

  “为什么多数人只记得那五十六次失败,并且热衷于以更为夸张的方式传播这些失败的战例,却都不约而同的选择性遗忘了那四十四次获得胜利的战例?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心理层面共同的偏见在作祟。”

  恩格尔在这篇论证气候因素对战争胜负影响的文章末尾,还不忘嘲讽一下西格蒙特:

  “普通人不了解真实的战争,对战争中的气候因素怀有偏见也属正常,然而那些对数以万计官兵的生命负有责任的高级将领,倘若也被偏见蒙蔽双眼,因此做出错误的判断,那就太令人遗憾了,实在不能称其为一位称职的指挥官。”

  恩格尔有理有据的反驳文章公开发表出来,赢得朝野上下一片赞誉,西格蒙特的保守和偏见则引来更多嘲笑的声音。

  到了二月初,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终于尘埃落定。尽管饱受嘲弄,西格蒙特的坚持毕竟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恩格尔一派在掌控大局的前提下,也不介意可怜可怜这位老上司,给他保留最后一丝颜面。最终形成的东征作战方案,主要体现了恩格尔将军的意志,顺带也照顾到了西格蒙特元帅的情绪,具有一定折衷色彩。

  根据这份方案,帝国东征军务必于1625年二月底进驻奥列维堡,向远东叛党当局施加军事压力;与此同时,海军司令吕西安将军亦将统率帝国海军主力舰队于滨海城基地起锚,经“束带运河”进入暴风洋,东进金角湾,控制帕尔尼亚半岛,从而与暮光谷地的“奈落教团”遥相呼应,由西线奥列维堡、西南帕尔尼亚半岛和南线暮光谷地三个方向同时对远东人施加压力,使其陷入首尾难顾的窘迫境地。

  最迟不超过今年4月底,帝国海军将全面控制帕尔尼亚半岛,迫使远东当局将更多兵力调往南方,应对来自海上与日俱增的压力。这时候也差不多到了远东开春的季节,奥列维堡的陆军主力部队正可趁着天气转暖的机会,在奈落教团的配合下由西线和南线同时发起攻势,争取在四周内攻下赎罪堡,而后挥师北上,一鼓作气剿灭叛党余部,于当年冬季到来之前收复远东全境!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