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千一百一十五章 互相上升_神秘让我强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批,他就迁移了两万人。

  动用了大小船只三百人。

  以当地知府赈济流民的名义,将北面台州大饥荒引来的流民,送到淡水。

  然后从荷红毛那里购买东南大米,运到淡水价值一两七钱。

  从东南洋购买大米只是九钱,最多不过一两。

  这足足有一半多的利润,而且还可以冲抵生丝、瓷器、茶叶的款项,这对红毛人来说是大利益。

  因为以前他们很难找到大宗需要的货物。

  这也是大明官僚体系彻底腐烂的原因。

  其实救济灾荒有太多办法了。

  完全是官僚体系彻底没有了执行力,能做到的赈济之法,也做不到了。

  直到京城快要完蛋的时候,通州还有千万石存米。

  京城也不是因为没有粮食才完蛋的。

  闻人升运来两万流民。

  一人一年要吃3石粮,这当然是比较高的生活水平。

  也就是说6万石粮食够两万流民吃一年的。

  6万石也就是不超过12万两银子。

  现在闻人升当然不需要直接拿出12万两银子,荷红毛也不想要银子。

  他直接给了对方十万两银子货物。

  这些货物,自然是从各地士绅手中购买的。

  只有士绅们才有足够的生丝、茶叶、瓷器。

  所以说,明朝的民心就是士绅的民心。

  清朝能够入关成功,就在于拉拢住了士绅之心。

  只是后来剃头,让大量士绅反叛,以至于差点被赶出去。

  然而还是靠着大量汉军镇压,最后打断了士绅的骨头。

  北面的人为了生存已经不在乎头发了。

  江南活得好,还在乎头发。

  第一波流民2万,有粮食,还要开垦土地。

  还要应对生番,应对蚊虫。

  直接放火烧地。

  这一烧就是一周。

  接着就是砍伐树木,建立房子。

  闻人升靠船只运粮。

  这事朝廷也有所耳闻,但闻人升以疏散灾民而赈济,忽悠过去。

  又送了些银子,让王侍郎在京城中疏通关系,也就这样糊弄过去了。

  本来就没有啥事的。

  明末除非是你犯下的事,被皇上记住了,不然的话,有银子疏通,想被责问还真难。

  除非自己找死。

  熊廷弼被杀,也是事情太大,靠银子疏通不过去。

  可惜了这位文臣,唯一一个有可能镇压住老奴的人。

  第一批流民,一月之后,死了七八百人。

  病死的、累死的、被生番偷袭死的,下水淹死的、砍木头被毒蛇咬死的……

  但大家无所谓。

  流民自己无所谓。

  官吏无所谓。

  闻人升也无所谓。

  这才哪到哪?

  满清入关死了5000万人。

  这些代价太少了。

  他要想在没有开挂,没有使用超前理念下,垦殖,就要拿人来灌。

  第二个月,又是两万人。

  继续购买粮食。

  当然粮仓是要建好的。

  毕竟这里还是亚热带,又靠海,太潮湿。

  如果不时刻注意晾晒,很容易腐烂。

  这就要挑选忠厚实在之人,配合军法管理才能让粮食这种重要根本之物,得到妥善管理。

  当然这也只是一时的。

  闻人升自己时常注意着,就能管理的好。

  注意不到肯定会完蛋,老实人也就5年老实期限。

  有的可能更短,五个月吃饱了就要想事。

  于是屯粮,筛选,建立货栈、开垦耕地、招募家丁护卫,收纳义子。

  按说荷红毛人不乐意看到闻人升的势力壮大。

  但一来,近海他们打不过闻人升,二来他们还需要闻人升提供货物。

  就像后来他们也对郑家退让了,让郑芝龙移民开垦一样。

  这就是利益之下,可以绥靖,可以妥协。

  不过等到他们更加强大之后,肯定还是想着独霸,甚至打开大明的关口,进行自由贸易。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