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五章 儒商引发的争吵_资本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唐俭的话虽然看似突兀,不过在场地的三人全都能听懂。其中房玄龄听后是摇头苦笑,而李愔则是嘿嘿傻笑,因为他在报纸发表的文章,又惹出一桩极大的风波。

  这件事说来也怪李愔,他为了表彰钱贵那几个积极的大商人,同时也为了吸引更多有钱的大商人购买土地券,胆大包天的提出了儒商的概念。

  千万别小瞧这两个字的威力,儒是什么?儒是士人阶层形成的基础,也是士人把持国家政权的基础。而商又是什么?商是贱业,在几年之前,商人是在大唐的政治阶层中,处于最下层的地位,只要你和商人沾了边,无论以后你能坐到什么地位,都会受到人们的鄙视。

  这点武媚娘的父亲武士彠就是典型的代表,虽然被封为应国公,但因为以前是木材商人出身,所以处处遭人鄙视,而在他死后,两个儿子又不争气,应国公府现在已经彻底没落了,甚至有不少人根本不知道,大唐竟然还有这么一位国公。

  儒代表的是最高层的统治阶级,商人则是最低贱的职业,虽然现在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就整体而言,与士人阶层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可是李愔倒好,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将两个本来天差地别的字放在一起,这让无数高傲的士子都感到愤怒,所以纷纷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指责李愔侮辱圣贤。

  对于士人们的指责,李愔一反常态,开始陆续发表文章,与反对他的士人们展开了论战。这种事若是放在以前,他估计想都不敢想,毕竟一个连论语都背不全的人。怎么能在文章上与那些士子相比?

  不过现在却不同了。李愔上次掀起了白话文论战,再加上大唐日报也开办了白话报,甚至有不少地方报也有白话文版块。随着这些报纸的传播与影响,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排斥白话文,甚至有不少初识字的人。也只能看懂白话文。

  也就是仗着这点,李愔才敢大胆的将自己的文章发到报纸上,以自己这个后世人的见识和观点,与那些士子们打起了嘴仗。对方的人数虽多,不过吵吵闹闹无非也就一个观点,那就是说李愔侮辱圣贤、不尊孔孟之道。

  对此李愔却另走偏锋,祭出孔子‘有教无类’这句话做武器,高呼商人虽然重利,但若是得到孔孟之道的教诲。去掉在行商过程中的各种不法行为,同时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做为行为准绳。使得商人的各种行为更加切合儒家的行事标准。如此一来,岂不是更显示了儒家博大的胸怀。也更能体现圣人对世人的教诲。

  还真别说,李愔这套以儒家为基础的理论,确实折服了不少的诗书人,慢慢软化了态度,甚至还有不少人公开支持李愔。之所以如此容易让这部分诗书人改变态度,这主要还是李愔采用的策略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