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34章 真游牧_晚唐浮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34章真·游牧

  正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邵树德躲到了神都苑西北角的山间,这里凉风习习,幽静无比,正适合纳凉避暑。

  赵王世子邵修文已经带着新婚妻子辞别,返回伊丽。

  邵树德令太常寺、少府监、军器监、司农寺等机构,选调了一批能工巧匠,一起西行。

  他们将在伊丽河谷生活三年之久,每个人都要带徒弟,为其培养出一大批各行各业的工匠,进一步夯实赵国的根基。

  除此之外,邵树德还令掖庭挑选了一批精通才艺的罪人妻女,赏赐给赵王世子,连同数百骆驼的书籍,一起带走。

  只有他还在的时候,远戍边疆的子孙才能得到这样的好处。能多给点,就多给点吧。

  赵王世子走后,邵树德又唤来了才旦。

  才旦今年七岁,在洛阳皇宫之中学习了两年,老实说时间还很短,真谈不上什么良好的教育。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他可能还需要学习十年之久,待文武双全之后,再行返回象雄。

  但实际情况不允许这么做。铁哥上蹿下跳,已经无法让邵树德放心,故一狠心,与没庐氏做利益交换,把他给扣留在了洛阳,事实上废掉了他象雄王的头衔。

  邵树德注重子女教育,因此给才旦挑选了一位好老师:河南大儒种氏出身的种居安。

  此人今年三十余岁,同光四年就考中了进士,现任起居舍人,饱读诗书,文才出众。严格算起来,他算是种居爽的族弟、种昭仪的族叔。

  他并非一个人,事实上还有十余位官员跟着一起上路,此时都在神都苑了。

  邵树德看着他们苦着一张脸的样子,轻声而笑。

  他们都无法理解,一个吐蕃王孙,何须如此兴师动众?搞得像是邵氏藩王之藩一样。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位才七岁的吐蕃王孙,已经被正式册封为象雄王。原本的象雄王铁哥,听闻沉迷佛法,每日白天都去洛阳宜人坊内新建的同光寺,向高僧大德学习,至夜方归。他对世俗名利已经无动于衷,勘破一切了,于是将王位让给了息子才旦。

  才旦只有七岁,尚无法亲政。象雄政事,当由宰相没庐磨一手操持,王傅种居安也有一些发言权,但不会太多。

  这个格局,让理蕃院上下有些疑虑,不过邵树德一意孤行,也只能随他了。

  文臣之外,北衙枢密院还挑了数名武师以及在全军招募的五十名禁军老卒,一同护送才旦返回象雄。如果再考虑到于阗僧兵的话,才旦的个人安危当无大的问题。

  在注重血统的吐蕃,赞普个人安危能保证的话,一般而言也没太大问题了。怕就怕被隔绝中外,那日子就真的难过了。

  “象雄王之藩后,勤学之余,亦不能忘了苦练。”当着众人的面,邵树德也不好多说什么,轻轻叹了口气后,强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