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四章 兵制_大唐不良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郝处俊点点头,接着道:“我大唐以府兵为主?同时还有北衙禁军、兵募、边军,以及不脱产的地方团练?苏少卿可知?”

  苏大为:“……”

  知道个屁。

  府兵他是知道,禁军就是左右领左右府?知道一点。

  边军……

  嗯?应该有吧。

  至于其它所谓兵募?团练,他就有些懵逼了。

  “就说府兵制本身,苏少卿应该清楚,全国折冲府最多时有六百三十四所,每所按上中下三等,为千二百人,至八百人不等。

  若按均数算,全国大致有兵员六十三万。

  这里还不算许多配套的机构,和后勤辅兵。

  若全数算上,只怕数字还要翻上一翻。

  而要提供这些折冲府的辅助和军事储备,全国同时将有数百万人,投入军事。

  我大唐如今人口近一千七百万,以户部和兵部计,若保持府兵的满员,全国上下,将有三百余万人,要投入脱产备战。

  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听到这里,苏大为脸都绿了。

  按人口比例,也就是大约六分之一的国民,要投入军事机构,而且是高强度的备战。

  就算大唐府兵是采取轮换制,常年也保持一半的人在役。

  那也是上百万人,脱产为军事服务。

  随时有战事,随时就得上战场。

  还不算战损减员那些后续的事。

  这对农耕时代,任何大帝国来说,都是一个难以沉受的包袱。

  是,大唐富庶,万国来朝。

  可再富,也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苏大为明白,郝处俊这是在以列数字的方式,提醒自己,大唐如今无法再保持开国时的重赏厚赐。

  “陛下,东台侍郎,道理我都懂,我相信军中的袍泽也都明白朝廷的难处,可是有些事,我以为不光是钱财,比如对兵卒的荣誉,对伤残病死后的抚恤,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这个问题很复杂,苏少卿,你看到的,只是兵卒待遇,但朝廷要考虑的,是万世之法,是长久。”

  郝处俊轻叹一声:“之前我负责后勤调度,支援英国公征高句丽,所以看到许多,有些事,并非你想像的那样简单。

  如果按过去的方略,先不说哪有那么多田地可封赏,就说战后的抚恤,你知道为数万人的抚恤,又需要动员多少人力物力吗?”

  郝处俊双眼凝视着苏大为:“我算过,若一战有五千人的损伤,为其后事和家人抚恤,安抚,需费钱粮将是募兵的数倍,负责此事的官员,需要两百人左右。而此后至少十年,都需要占用朝廷大量精力去完成这些工作。”

  停了一停,待苏大为消化后,接着道:“如今的朝廷,无力做到尽数安抚,若不能一碗水端平,不若全数作罢,只发抚恤钱,其余不论。”

  这话,听着就有些冷血了。

  意思很简单,大唐朝廷如今没有那么多钱和人手,去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