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九章 小树似长高 文举变通法_即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中对此的阻力前所未有的大,就在前两天,便连一向不肯露头的陈荪也上了一道书,反对开文举,张浑尽管没有反对,可态度很不积极,甚至可称消极;身为定西国君的令狐乐对此则是左右摇摆,含糊模棱。

  说到底,再是因为各种利益,张浑、陈荪不得不和莘迩合作,或者采取不抵抗策略,可是文举此制,实在与均田等制不同,就像陈不才的话,此制是在“乱伦常”,一旦得以施行,大批的寒士由此入仕,势族们赖以掌控权力、财富的特权根基就会被动摇,最终瓦解。

  所以,张浑消极、陈荪公开反对,不足为奇。

  摆在莘迩面前的,现在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强制推行,一个是另想他法。

  莘迩征询了黄荣、羊髦等人的意见。

  黄荣认为,完全可以强制推行。

  凭借莘迩以往的声望,挟去年秋襄武大胜的兵威,就算是强制推行,谁还敢生乱不成?

  羊髦认为,最好不要强制推行。

  文举一开,大量的寒士涌入“体制”里头,的确是可以加强莘迩的政治势力,但是通过文举而进入政权中的这些新人,限於从政的经验、资历等方面,他们在最先的时候,绝大多数肯定是只能充任下级、辅佐,没个一定的时间,没有充足的锻炼,他们是成不了气候,影响力亦是有限的,此是最好不要强制推行的原因之一。

  到现在为止,谷阴朝中也好、州郡官寺也好,把持要职、占据多数的仍然是士族中人,如果强制推行文举,那么因此入仕的寒士与这些贵族士人,双方势必就会产生矛盾,如此一来,朝中、地方可能就会陷入内斗、内耗,此是最好不要强制推行的原因之二。

  相比黄荣的“快刀斩乱麻”,羊髦此议是老成之见。

  莘迩思之良久,召来张龟、高充等人,再又问询他俩的意见。

  张龟是寒士,高充是普通士族出身。

  两人的意见却是一致,都赞同羊髦的观点。

  莘迩最终做出决定,亦庄亦谐地心道:“虽是我已用数年时间,以武举、小规模的文举等政做了铺垫,但面向全陇正式大规模地开文举的客观条件,看来却还不成熟。这些‘反动’、‘腐朽’、‘阻挡我进步潮流’的势力依然不容小觑。罢了,那我就先把我的备用之法拿出!”

  想定,他从容地与张龟、高充说道,“既是卿等俱以为不宜强制推行,那我就从善如流,此制便暂不行之,但是暂不在全陇施行此制,我以为,却不妨可在河州施行此制。”

  张龟不解莘迩之意,说道:“明公此话何意?‘在河州施行此制’,明公是打算要在河州单独开文举么?”

  “可以这么说。”

  张龟说道:“龟愚钝,敢请明公开解,何谓‘可以这么说’?”

  “我又不是河州刺史,我哪里能在河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