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八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_汉威天下之刘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勿要担忧。”刘襄宽慰道。

  “谢陛下!”申屠嘉恭敬道。

  “你两人去熟悉一下自己的职务吧,处理好前任在廷尉府和丞相府留下的公文。”刘襄缓缓说道。

  “臣告辞!”两人恭敬道。

  离开长乐宫后,张苍没有先去丞相府,而是去原来的安国侯府,拜见王陵的夫人去了。

  羿日,未央宫前殿朝会。

  “陛下,如今九卿中奉常与宗正两职依旧空缺,奉常掌宗庙礼仪、宗正掌皇室宗族的事务,这两个位置都是要职,不可长期空缺啊!”右丞相张苍出声说道。

  “右丞相言之有理,是朕疏忽了,关于这两个官职,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刘襄沉声道。

  “臣以为陛下的昆弟刘兴居可以作为宗正,内史祝午可为奉常。”左丞相驷钧出声说道。

  驷钧是刘襄的舅父,自然希望这两个职务可以让齐国一脉的人担任。

  “臣以为应该由羹颉侯刘信作为宗正,羹颉侯在刘氏宗亲中算是老人了。”右丞相张苍出声说道。

  张苍此言一出,群臣窃窃私语。“羹颉”是“饭没有的”意思,这可是一个封号带有贬义的彻侯。

  众所周知,刘邦没有发迹之前,就是一个混混,不事农活,经常去嫂子家里蹭饭吃。

  这一顿二顿还好说,可时间久了谁都受不了。有一次,他嫂子提前做好饭让家人吃,等刘邦来了就喊道:“锅里已经没有饭了”,并且对着刘邦说了几句难听的话。

  等刘邦称帝之后,按照惯例大封自己的亲人,可唯独没有封赏大哥刘伯的儿子刘信。

  大嫂知道刘邦怨恨她当年的行为表示于是她便去寻求刘太公的帮助。刘邦拗不过自己父亲的再三劝导,极度不情愿地给这个嫂子的儿子起了一个封号——“羹颉侯”。

  “陛下,羹颉侯的德行恐怕不足以担任宗正一职,请陛下三思。”典客刘揭出声劝道。

  “是啊!还请陛下三思!”

  “臣附议!”

  群臣都不支持刘信担任宗正一职,觉得刘信的彻侯封号不足以担任宗正。

  “哈哈!诸位爱卿用的着这般劝朕吗?难道羹颉侯不是刘氏宗亲子弟吗?既然如今羹颉侯是刘氏宗亲的年长者,那朕就封刘信为宗正。”

  “奉常由朕之昆弟刘兴居担任,并封兴居为东牟侯。九卿之位关系重大,内史祝午年迈,朕不忍心让其受累。”刘襄沉声道。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道。

  刘襄对他的堂叔刘信没有什么印象,但也觉得刘信挺惨的。刘邦天天来蹭饭,他嫂子不烦才怪呢!而且就算要追究责任,这事情也和刘信也没关系啊!

  刘太公有四个儿子,刘邦是老三。刘邦称帝后,他二哥刘仲与四弟刘交一脉都得到了封王,只有他大哥这一脉只得到了一个彻侯,还是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封号。

  “另我朝百废待兴,急需大量治国人才。朕希望诸位爱卿能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之士入朝。朕将当庭策对考试,择其优者委以重任。”

  “各郡县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刘襄沉声说道。

  “陛下,地方长官该用什么样的标准进行考核?”张苍恭敬道。

  “朕将其分为常科与特科两大类。常科有:孝道、廉洁、农业、文采;特科有:治国良策、直言极谏、明经、明法。”刘襄缓缓说道。

  “陛下圣明!如此我大汉就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我大汉昌盛指日可待!”张苍恭敬道。

  “所需异议,就退朝吧!”刘襄沉声道。

  “退朝!”内官朗声道。

  “臣等恭送陛下!”群臣恭敬道。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