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八十六章 济民学堂的人样子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又让工匠制造些凹透镜,随后自然而然,在某个下午,坐在葡萄架下面的张相公,被葡萄砸了一下,突然就顿悟了,然后就发明了“千里眼”。

  千里眼的出现,自然是给将领们极大的帮助,站得高,看得远,指挥起来更加方便顺畅。成千上万的将士,如臂使指。

  不过也仅此而已。

  到底没有什么颠覆的效果。

  张希孟思索了一下,也明白怎么回事……水晶这种东西,天然存在,不过是经过匠人的打磨,做成了望远镜,还远不到天翻地覆的程度。

  真正关键的是材料!

  只有在材料上面有所突破,才能真正改变世界……比如玻璃!

  当张希孟开始关注玻璃的时候,他又发现了一个问题,玻璃这东西也不是什么稀奇的玩意,一样可以上溯到先秦的时候。

  那时候就广泛出现,被当做玉的替代品,镶嵌装饰器物,像罐子啊,剑柄啊,都有用玻璃的习惯。

  张希孟在翻阅史料的时候,都有种万物起源是春秋的感叹。

  其实在华夏大地上,有一段时间,是相当重视技术发明的,也有过工匠受到尊重的时代……至于后来为什么就改变了,似乎不需要多说了。

  除了玻璃制造很早之外,张希孟还发现历代都有工艺传承,元朝就专门设有瓘玉局,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烧制玻璃的。

  只不过从先秦开始,一直到元朝,烧制出来的多为彩色玻璃。

  而且用途也和后世不一样,这些玻璃多数用来平替玉器了。

  这也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历代发展的玻璃工艺,和后世大行其道的透明玻璃不同,属于铅钡玻璃这条科技树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工匠有了,工艺也不缺,只需要把科技树矫正过来,改走钠钙玻璃的路线,就能得到成品了。

  可事实证明,张希孟还是把问题想简单了。

  要烧制钠钙玻璃,最大的问题是需要的温度更高,远不如彩色的铅钡玻璃容易烧制。

  所以必须提升炉温,然后烧制玻璃的工匠,就和炼铁的工匠走到了一起!

  说来惭愧,这两伙人,在从前并没有合作过。

  玻璃工匠根本瞧不起铁匠……伱们摆弄的什么玩意?

  不就是不值钱的铁疙瘩儿吗?

  制造兵器,菜刀,都是杀生害命的。

  你看我们烧制玻璃的,烧出来的东西,叫药玉!

  君子如玉!

  我们就是在造玉石。

  山川灵秀之气,才能孕育出来玉石。

  我们烧制玻璃的,就是夺天地造化,是神仙手段!

  而且我们的成品,都是给达官显贵用的,皇后的凤冠都有我们的产品。

  你们铁匠拿什么跟我们比?

  好家伙,原来工匠里面还有歧视链!

  张希孟狠狠批评了玻璃匠人一顿,亲自组织联合攻关……还真别说,在他干涉之下,大明的玻璃烧制技术,取得了飞跃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