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八章 善长归心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豪强,均分田亩,平均土地,共同承担徭役赋税,并肩作战,直到杀出一个新天地为止。

  至于李善长的想法,不能说没用,他把负担压在了流民身上。招募流民,耕种官田,让流民承担更多的田赋兵役。

  对于那些士绅地主,以及他们的佃户,没有多少触及。而且由于官田赋税沉重,很多人会想方设法,把官田变成民田,减轻负担。

  一旦这样的话,他们就从抗元的战车上下来了。

  说穿了,李善长的方案只动员了一半的人。而张希孟的计划,是动员除了极少数地主之外的所有人。

  格局大小,高下立判!

  “天下豪杰虽然不少,但多为莽夫碌碌之辈。能重用文臣的都不多,更不要说胸怀韬略,腹有锦绣了。朱将军不论智勇,格局,皆远在群雄之上……公年富力强,得遇明主,他日必为史书明相,流芳百世!”

  贾鲁称呼李善长为公,就是在说,你日后的地位肯定在我之上。

  李善长自然听得出来,他口称不敢,可心里却是乐开了花。只不过李善长也不傻,那个张希孟虽然年轻,但是能提出分田方略,也不是寻常人物,而且显然朱元璋更看重他。

  这一点李善长也没办法,先来后到,谁让他晚了!

  不过他也有优势,那就是丰富的行政经验,还有跟下面人无与伦比的打交道经验。

  就拿张希孟设想的分田计划来说,的确比起大多数的方案都公平合理,但是在李善长这种老吏看来,依旧是漏洞许多,可以操作的空间不小。

  在仔细推敲了一夜之后,李善长主动来拜见朱元璋。

  而朱元璋此刻也在和张希孟聊分田的事情,贾鲁也在。

  要说起来,田绝不是那么容易分的。

  眼前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张家的仆人老王是怎么被抓住的,又是怎么送到张希孟手里的……这事情还挺有趣的。

  前面不是说了,有一批士兵,偷了兵器,逃回了家乡,不愿意跟着朱元璋干了。

  当时老朱去救郭子兴,也顾不上这些人,还生怕他们一走,影响了军心。

  可是这帮人回到了家里,也没闲着。他们在军中见识了处置卢家,见识了分田,觉得热血沸腾,就该这么干……大家伙都是穷苦人,回家之后,就赶快落实。

  他们聚集了一百多人,把当地一个地主,两家富户都给抓起来,当众砍头。

  然后就组织分田……可是在这时候他们傻眼了,因为没有人读过书,也算不清田亩多少,不知道该怎么执行。

  很凑巧,老王偷了张家的首饰,本想往南跑,找个太平的地方躲起来。可是兵荒马乱,根本跑不掉,他身上拿着一包首饰,想找个当铺换钱都很艰难。

  他只能藏身村子里,靠着一个老农帮忙度日。他也够不要脸的,竟然拾起了张老爹的身份……说自己是读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