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闻鼓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段谈不上多高明,立意也不甚高远,甚至他们的行为也和自己所言出入很大,的确算不得英雄好汉。

  但是面对一个饿殍遍地,无法生存的世道……又能怎么办?

  绝不逆来顺受,绝不坐以待毙,拿起刀枪,去战斗,去拼杀。

  低头了就是百分百的绝望,昂首战斗,还有那么一线生机……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史册上,供后人评头论足,就已经成功了。

  毕竟更多的人,都变成了路边的白骨,变成了野兽的腹中餐,如蒿草一般,无声无息……

  张希孟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这个文明能够源远流长,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因为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把不屈的火焰。

  没有谁是天命之子,只不过面临一次次的危机,一次次的生死关头,有无数人点燃了自己的火焰,发出自己的光明……其中九成九的人,都死在了反抗的路上,只要那么少数的幸运儿,才能走到最后,在绝望中,走出一条崎岖的路。

  而就是这么少数的幸运儿,已经足以把衰微的国运拉回来,让这个古老的族裔延续生存,涅槃重生,不死不灭……

  张希孟很想挥动大笔,把这些东西全都写在纸上,但他终究没有这么做,而是在反复推敲之后,张希孟换了个角度。

  他站在了历代帝王的视角,去看待山呼海啸的农民起义,去直面层出不穷的反抗……这里面有高明的,也有拙劣的,有人覆灭了一个王朝,也有人连村子都没出去,就被擒杀。

  但归结起来,谁又能说下民易虐?

  谁又能小觑这些草根小民?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上天又有什么难欺的?

  苍天从来无眼,不辩贤愚,不分忠奸,哀哉可怜!

  真正不可欺的人心,是蝼蚁一般的生民百姓。

  一粒一粟,尽皆民力。一喜一怒,人心难欺!

  再看张希孟修改过的十六個字,果然境界高明了许多。

  口中食,身上衣,皆自百姓。

  天下万民,一怒长江啸,一喜黄河清。

  顺天应人,尊奉人心,才是一国的根本!

  “上位,老臣以为每个衙门,都该放这么一座石碑,警戒百官,提醒后人!”

  朱升带头提议。

  很快就有几个官吏纷纷站出来,表示赞同。

  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站在石碑前面,端详着这些字,竟然没有立刻答应,反而拧着眉头,若有所思。

  难道朱元璋不喜欢这十六个字?

  这么长时间了,老朱还是第一次否定张希孟的建议。

  难道说吴王要君临天下,看不得这些逆耳忠言?

  大家伙互相看着,心惊肉跳,屏息凝神,不敢发出任何声响。

  就在大家伙快要憋死的时候,朱元璋总算开口了。

  “张先生,咱觉得有两个字不好。”

  张希孟一怔,忙躬身道:“请主公明示。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