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正_大明第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泣不成声,哭得稀里哗啦。

  “重八啊,我把你侄儿送来了,还给你们朱家,我,我对得起你死去的大哥了!”王氏泪如雨下,哭得几乎昏厥。

  朱元璋也陪着落泪,心肝寸断。

  侄子比朱元璋只小了八岁,在老朱十几岁的时候,这个侄子跟在他的屁股后面,拖着两筒鼻涕,小叔小叔,叫个不停,十足的跟屁虫。

  后来朱家完了,大嫂带着他走了,朱元璋和二哥安葬父母之后,也分手了。从那时候算起,已经整整十年了!

  不久前朱元璋遇到了姐夫和外甥李文忠,如今又遇上了嫂子和侄儿。

  亲人重逢,喜悦自不必说。在这个乱世,人命如草芥,能够活下来,都不容易。十年间,大嫂吃了多少苦楚,光看她头上的白发,就能知道一二。

  可不管她吃了多少苦,都把这个儿子养大了,十九岁的青年,身体高挑,筋骨结实,长得也相当过得去。

  朱元璋真是意料之外,惊喜交加。

  “大嫂,咱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了!”

  王氏擦了擦眼泪,“说这些干什么。他是朱家人,难道不是我的儿子?我现在把他带来,一是投奔你,二也是希望你给这孩子一个正儿八经的名字,写进朱家族谱,我就心满意足了。”

  王氏希望让儿子进入朱家族谱,可不是她贪图什么未来的宗室身份,事实上她到现在也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有多大的势力。

  她一个妇人,在丈夫死后,辛辛苦苦拉扯儿子长大,绝对值得自豪。入朱家族谱,更是说明她没有改嫁,没有让儿子改性,更没有忘记祖宗……这是她的骄傲,非常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件事!

  写入族谱,让朱家承认了这一点,她十年的辛苦,也算是有个着落,片刻慢不得。

  朱元璋明白嫂子急迫的心情,只是张希孟没在身边,起名的事情可都是他负责的。

  “大嫂,你看能不能等两天?”

  “不能等!”王氏竟然十分坚持,“你的侄儿,你起个名字就行!”

  老朱太理解大嫂的心情,该怎么办呢?

  他想了想,就说道:“大嫂,我那个外甥起了个新名字,叫文忠,让我这个侄子也叫文……文什么呢?”朱元璋想了想,“做人要正直,做事要正道,不如就取个正字,叫文正吧?”

  其实这个正字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赞叹大嫂,做人正直,十年苦守,未曾改嫁,此心如一。

  王氏念叨了两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她一伸手,拉过来儿子。

  “文正吾儿,快给你叔父磕头!”

  朱文正连忙跪下,嘭嘭嘭,就给老朱磕了三个头儿。

  这下子可把朱元璋高兴坏了,他拉起来侄儿,仔细端详,孩子孔武有力,英气勃勃,的确很好。

  “你练武了?”

  “练过!”朱文正干脆答道:“箭术,刀法,拳脚,都不错!”

  老朱笑了,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