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贡院“弹棉花”_穿书回到提督大人少年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刚被“弹得”松软的新棉花。

  众人唏嘘,都有秀才功名了,这位仁兄还这般节俭呢?

  稷澂也看着这一幕,嘴角一抽一抽的。

  这棉被不正是自己结庐守孝盖的那床旧被?

  难怪小娘子告诉他,待九日后用完就可以丢掉

  就说嘛,这么财迷的小东西,怎么还会有她能舍得丢到的东西?

  感情是在这等着自己了。

  这床旧棉被可不简单,不仅陪伴了他守孝三年,还给太子在地窖时盖过。

  如今,托小娘子的福,又在贡院里被搜子给细细地弹了,绝对算得上是史无前例。

  这棉被若是有灵,都快成精了吧?

  搜检后,稷澂无视旁人异常的眼色,坦然的收拾好棉被,领卷、对号后,步入号舍。

  贡院之围墙为界,占地上百余亩,大门外有吹鼓亭、旗杆、辕门和照墙,二门钟楼等。

  中为至公堂,左曰监临别署,西曰受卷所,前南路之中为明远楼,东西为文场,场四隅为了高楼,甬道之南为坊,曰登龙门,又南为仪门。

  至公堂后为穿堂,为协忠堂,东为监试房,又东为誉录所、监临行台,西为对读、掌卷、弥封三所。协忠堂后为大观台,为五经房。

  乡试期间,监临、巡察等官员登楼监视。白日摇旗示警,夜晚举灯求援,以防止考生骚乱、作弊、以及安全等。

  考棚计有近万间,按千字文排布。各有号房五十七连,东文场内有官生号房六十一间,西北隅有小号房四十连。

  卷开长长的宣纸,就见上头书了半页的馆阁体。

  首考的是四书五经,题目的旁边有很多小字,大部分是对考生卷面上的要求。

  试以论语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学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四首。

  首场的三道四书题每道都要写两百字以上,四道道经义题则需要写三百字以上。

  历年的乡试题目都是由主考官自行拟定,于考试前一日刻印完毕即可。

  今年的试题出的中规中矩,同福娃给稷澂默写下来的内容,换汤不换药,无甚么新意。

  稷澂静思磨墨,开始整理思路,避开了几个敏感性的问题,又在腹中把文章润色一下,才提笔濡墨

  时诏、诰题士子例不作,文、论、表、判、策率多雷同剿袭,名为三场并试,实则首场为重,首场又四书艺为重。

  头三道四书题最重,决定士子是中举,或是落地,但对于一流的士子而言,彼此的文章尚在伯仲之间。

  故而后四道五经题与后面两道四书题,更考验读书人平日里的功底,是否牢固,也关乎其乡试中举的名次。

  稷澂埋头于笔墨之间,答得很认真,也很顺手

  直到三日一过,贡院的龙门才再次打开。

  一连三日,吃喝拉撒睡皆在贡院内度过,这种滋味并不好受。

  索性稷澂前世不仅享过滔天的富贵,还遭受过非人的困苦,这些对他来说不过尔尔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