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一十八章 囤积居奇的汤姆_混在19世纪美利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办。无论是漂洋过海还是去收购棉花还是找船运输,动用的人力可一点都不少。

  甚至连各种指令文件都是打工人代笔,他们签字就完事了。

  船开到到了圣路易斯时,很多细节都已经敲定,一些随从下船去传达指令,用电报。

  美国画家莫尔斯发明了莫尔斯代码后,电报也随着东部的铁路建设开始普及。

  这极大的加快了各种社会活动的时效性。不亚于现代的信息技术革命,可惜这东西就跟铁路一样,你一段,我一段,山头林立,结果就是~费用奇高。

  这导致电报内容经常简练到极致。比如发一个“?”。没错,为了省钱,发报人可能就这么操蛋。当然,收报人也不含糊,他也许会回一个“!”。

  1858年,维多利亚女王98个字的电报,通过3200公里电缆,花费了16个小时传输到美国总统手中。这速度在当时已经是无与伦比~如果是一封信,它起码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美国开拓西部时,很多地方没有电报,那些经常翻山越岭,横穿深山老林,纵马戈壁荒漠的,往往不是什么牛仔,也不是什么赏金猎人,而是那些邮差。

  甚至为了保证邮差们的安全,美国动用军队,修建堡垒,只为确保邮路畅通。这些堡垒直到今天都是美国的常见地名。

  与之对应,中国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搞电报这东西,足足迟了40年。满清不知道电报好用么?不,纯粹就是拒绝新事物。这是一种近乎愚昧的愚蠢。

  汤姆的指令很简单~收购的棉花在满足摩根堡的储备后。协同船运公司,把棉花运往纽约。

  第二封电报是给塞利奥的,让他准备足够的库房,并在价钱合适时,吃下纽约出现的所有的棉花。

  第三封是给洛克的,让他督促波士顿造船厂加快新船建造,并在保证移民工作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腾出船只前往南方运棉花。

  至于瑞恩怎么做,汤姆懒得关心。

  这样疯狂囤积会不会影响历史?汤姆认为不会。棉花这东西不是钞票,是有数量限制的。它不会因为汤姆的参与就多出那怕一斤出来。封锁并导致棉花卖不出只会发生在开打之后。

  只是谁来赚这笔钱的问题。

  19世纪50年代末,美国棉花占英国8亿磅棉花消费量的77%,占法国亿磅棉花消费量中的90%、德意志关税同盟亿磅中的60%,以及俄国亿磅中的92%。

  汤姆的钱看上去不少,然而在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面前,只是一片小水花而已。

  现代人可能难以理解为何纺织品会成为工业革命的典型商品。

  换一个角度,为何有男耕女织这种成语?为何会有锦绣前程这种说法?

  再换一个,为何历史书里,一个老婆婆因为改进了织布机就能名垂青史?

  说到底,衣不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