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五十四章 五国条约_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代化国家,以及欧洲大航海时代被打断从而逐渐衰落的历史转折点。

  为了避免崇祯有什么想法,朱聿键授意并未将条约的完整内容披露出来,但仅仅是四国主动和谈,并以三亿法郎也就是相当于三亿两白银的价格,赎回那些贵族和军官俘虏的事情,就足以让百姓们无比振奋了。而另外一个消息更加令人激动,随着莫卧儿帝国内部的混乱,唐军已经掌控了南亚次大陆的整个西部和北部地区,开始以那里的土地兑换战争债券了。

  唐军的一路高歌猛进很快攻克了莫卧儿帝国首都,沙贾汗被迫带着皇室成员和军队残部向东撤退。这一战彻底打垮了莫卧儿帝国的脊梁,将中央政府的威望降低到了地方政权的位置,从而激发了更多地方势力的野心。从这一战之后,唐军从快速突进变成了步步蚕食,同时将莫卧儿土著居民大量驱逐出占领区,加大了莫卧儿帝国依然控制地区的人口密度。

  莫卧儿帝国上层都是蒙古人,他们与下层的达罗毗荼人等诸多土著人中血统不同,信仰也不同,自然不会体恤下层民众的苦难。为了胜利,他们以消耗大量人口为代价与拉其普特人和马拉特人展开大战,双方的战斗非常激烈。

  在吃了几次亏之后,这两族人也开始抓捕那些没有太多反抗能力的达罗毗荼人和尼格利陀人当炮灰,结果本来应该是战术与武器比拼的战争,被莫卧儿各方势力打成了人数的堆砌,这哪里是战争,简直成了一场屠杀。

  驱逐原住民的行动,对于这种炮灰战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原本达到数千万的莫卧儿帝国百姓数量在迅速减少。对于莫卧儿帝国内部的自相查杀,朱聿键是乐见其成的,至于已经在唐军保护下的近六百万锡克教徒,政府已经派出了官员,正在与他们洽谈移民问题。唐军以莫桑比克的五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作为交换,并支持锡克教建立自己的国家,以换取如今在南亚次大陆上锡克教掌控的土地。

  本来锡克教的圣地金庙在此,锡克教上层是不愿意迁徙的,不过国内的战事规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激烈,锡克教徒很难置身事外。此外唐军也做出说明,当初锡克教支持唐军的条件是建立国家,唐军也可以在原地为他们建立国家,但是一旦锡克教国家建立起来,唐军也就没有了保护他们的义务。

  如今在南亚次大陆上的战争如此惨烈,如果真的波及到锡克教的领土上,必然造成重大的损伤。锡克教本来人数就不多,如果真的被卷入战争很有灭教的危险,因此他们最终答应了要求。

  政务院派出的官员和相当为他们着想,不但同意由政务院出钱,在莫桑比克修建一座完全相同的金庙,并且还帮助他们将历代祖师的遗骸转移过去重新安葬,同时唐军同意为他们免费提供两万支火绳枪和五万把精钢弯刀,作为他们锡克教国家建立的军队保证。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