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一十章 发明热潮_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而被家长要求继续上中学,哪怕倾家荡产也要供给他们学习的经费。

  华夏自古就是重视教育的国家,如今朱聿键为全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又以利益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这让封地内百姓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了。当然这些刺激的因素,也有一个个发家致富的真实例子,很快民间的成果就出来了。

  手扶式插秧机只需要一个人每天就能完成原来十个人的工作量,而且不需要任何动力来源。新式的翻耕犁虽然仍旧使用畜力,效率却提高了两倍。尽管这些产品的科技含量并不高,但因为商人以敏锐的嗅觉,能够找到民间最需要的产品,所以能够研制出最实用的能够很快产生经济效益的商品。

  华夏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朱聿键的鼓励下,自由研究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这样做得好处是科技全面发展,能够夯实国家科技底蕴,坏处就是但这些东西之中大部分都无法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因为他们的眼光无法与商人相比。如今有了商人组建的诸多民间研究所,填补了这个空白,并让科技很快变成了创造利益的成果。

  这样的研究形势等于是由国家研究基础科技,研究出来的理论由商人的民间实验室变成成品,商人赚了大钱又通过税收反哺国家,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完善的科研体系,以良性循环促进国家科技的发展,这就是朱聿键所想要的。

  当然华夏科学院的研究之中,也不总是效益低下的,例如军事研究所就一直非常务实。毕懋康这次没有亲自登门拜访,而是派人来请朱聿键了,听说军事研究所又有了新产品,他顿时来了兴致。

  朱聿键这次又坐着专列火车,来到了四明山的研究所。如今封地内的铁路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各地铁路线密布,甚至经过与各地布政使商讨之后,由朱聿键牵头购买土地,修筑了深入大明内陆的铁路线。

  如今从封地向来已经多了四条铁路线,第一条就是向北,经过苏杭二州直达上海寨的,这条路线不仅仅是连接了那块长江边的飞地,还将繁荣的江南各府都与封地连接了起来。如今这里的棉纺工人差不多都跑到封地去了,这里成了封地单纯的棉花产地,当地棉农不需要考虑收购问题,尽量扩大棉花种植面积,许多人都因此发了财,他们也感念八贤王的好处。

  有了这条铁路线,让棉花收购的运输成本大为下降,也算是有经济效益的,同时让长江航运与封地直接相连,减少了许多运输成本。

  第二条线就是从衢州府通往萍乡的,那里的大型煤矿如今已经成了封地内几个大炼钢厂主要的煤炭来源,也让江西布政使司有了很大一笔利润收入。同时这条铁路线几乎横穿整个江西,已经与湖南边境相连了,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