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八章 反对加税_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连忙磕头道:“皇上三思,八贤王封地那是由其全权管理,这是皇上下旨所订。如今出尔反尔,只怕让天下人耻笑。”

  “朕只是假设而已,如果让市舶司在各处港口收税,能得多少?”崇祯问道。

  “大概每年十万两白银。”毕自严老老实实的回答。

  “怎么会这么少?”崇祯紧皱起眉头说道。

  “朝廷商税极低,如今不过六十税一而已,每年十万两白银恐怕已经是极限了。”毕自严显然有过一番研究,说得相差并不算多。

  “如果朕将商税加到十税二如何?”崇祯的话可是把满朝文武都吓死了。尤其是东林党人之所以能够做到清如水明如镜,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都出身商人世家,家中本来就有的是钱,根本不需要再贪污。如果崇祯将六十税一提升到十税二,朱聿键能不能扛得住他不知道,反正这些官员家中肯定是损失惨重了。

  正是因为关系到自身利益,根本不需要毕自严进行辩解,温体仁首先站了出来:“皇上三思啊,以十税二实在严苛,此乃与民争利之举,恐怕会引起民变的。”

  崇祯当然知道重税的危害,可是他又难以眼看着朱聿键获得诸多好处,自己却连一杯羹都分不到。他解释道:“如果朕这个商税十税二的制度,只在八贤王封地内实行如何?”

  “恐怕不妥,八贤王如今并无每年的禄米,封地就是其食禄之地。皇上如此做,等于是断绝八贤王的生计于理不合,恐怕也会引起各地宗室的恐慌。更何况商税与农税不同,农税可以借口土地贫瘠而减免,土地富饶而增加。商税却不是固定一地,并无如此借口,恐怕皇上一旦加税,商人便换了口岸交易,到时候皇上依然收不到钱。”温体仁出奇的替朱聿键说了一次话,实际上这并非出于他的本心。

  温体仁想得非常明白,许多事情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次如果给八贤王加了商税成功,一旦八贤王上书声言为其单独加税不公平,皇上很可能借坡下驴给全国加税,那样他们的家族同样要吃大亏。

  为了防止给皇上口实,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各地商税依然保持在六十税一,这样他们的家族才能继续赚大钱,至于对国家是否有益那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其实这个时代的大明,与后世那些民主国家,尤其是移民的民族国家差别并不大。

  国家官员们代表的都是大商人的利益,他们之中移民太多,对国家没有多少认同感,这与尚未形成民族思想的大明官员很相似。这些人的所有举措,都只会顾及自身利益集团,其次才会考虑国家利益。在这样虚伪的民主制度下,再强大的国家也会慢慢衰败的。

  崇祯看不透这一点,见到满朝文武都反对他对八贤王封地收税,虽然心有不甘也只好罢手。崇祯看不出来问题,不代表卢象升看不出来,只是已经心寒的他冷眼旁观,并不说一句话予以反驳。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