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江北四镇_明末之大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布崇祯驾崩的死讯,他不但拿出了崇祯的遗诏,宣称皇上命他统御各省收复大明,更是自立为监国,成了大明朝如今的第一号人物。东林党与朱聿键有仇,他们自然不想让朱聿键得以上位,但是如今情况不同。

  崇祯皇帝已经驾崩,东林党人没了主心骨,要想对抗八贤王无论实力还是大义都没法抗衡,结果朝堂之上讨论了一番的出一个结论,必须尽快让新帝登基,才能从名义上制衡八贤王,但是新帝的人选却让他们犯难了。

  清军已经开始向南推进,大批骑兵出北直隶向着山东、河南、山西冲去,结果将各地生活的大量宗室驱赶了出来。被占领地区的宗室落荒而逃,没有打过来的也一样提前跑路。这些人带着大量家眷和仆人,携带细软直到逃过了淮河,才在淮扬府休息了一下。

  这些宗室之所以敢在淮南歇脚,是因为淮河在这个时代堪称天险。黄河在历史上经常改道,自公元前602年开始到如今已经决口一千五百余次,改道二十多次了,而最近的一次大改道就是南宋建炎二年被人为决口,自此黄河的河道从商丘转而向南,一直夺淮入海,直到明朝潘季驯治河以后,河道才完全稳固下来。

  因为这个年代黄河的夺淮入海,所以淮河水系的水质特别浑浊,水量也比后世要大得多。如今清军以骑兵见长,如果在山东、河南的广袤平原上,官军步兵是无法与之相比的,但凭借黄淮河天险,却有一搏之力,这也是几个总兵纷纷逃过淮河就安营扎寨的原因。

  如今四大势力盘踞淮河流域,作为北方的屏障,应天府暂时还是安全的,正好让东林党有时间细细筛选谁才能当上皇帝。按照大明一朝以血缘判断继承权的做法,在已经逃到淮南的宗室之中,福王和璐王的血缘与崇祯皇帝最近。

  璐王乃是明穆宗朱载垕的后裔,与崇祯皇帝尚未出五服,而从洛阳府落荒而逃的福王世子朱由崧,更是明神宗的孙子,也是崇祯的叔伯弟弟,血缘更是近了。按照大明的传统,自然是血缘更近的朱由崧成为新皇帝。但是东林党因为当年的万历三大案,本身对福王没有任何好感,如今群龙无首他们更是完全拒绝。

  在东林党人的口中,璐王比福王更加贤能,才应该担当皇帝的重任。实际上东林党人是睁着两眼说瞎话,除了朱聿键这个特例之外,其他藩王都是没有封地,且不许干涉当地军政工作的。

  这些人自从出生开始,唯一的任务就是搜刮财物吃喝享乐,如何能看得出是否贤明。可是人嘴两张皮,为了自己的利益东林党人睁着眼睛说瞎话,拒不承认福王世子朱由崧的合法地方,让继承大统的问题始终僵持着。

  在这个国家危难的关头,东林党人枉顾国家利益,依然在为了小集团利益而算计,但他们的不作为,却无法对唐军造成太大影响。在皇太极入主北京,并开始在华夏北方扩展势力的同时,唐军首先在北方发起了大规模战役。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