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8章 恩科_知否之护姐狂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事,也是他作为皇帝建立威信的一次重要举措,赵宗全自然不敢轻忽,凡事都要亲自过问。

  这届恩科是赵宗全即位后举行的第一次科举,意义非比寻常,选出来的进士,全都是赵宗全自己夹袋里的人才。

  而主考官作为真正的经手之人,其人选尤为重要。

  这个主考官,赵宗全本有意在禹州旧人中选取。

  可赵宗全本是武官,身边也多是顾廷烨这样的武将,便有几个舞文弄墨的师爷式人物,放到现在也上不得台面,难当此重任。

  结果挑来挑去,也就只有盛长桢了。

  赵宗全想让盛长桢作为会试主考,可刚一提出来,就受到了三位大学士的齐声反对。

  其原因,只需看上一届科举的会试主考是谁,立时清楚明白。

  上一届会试主考,那可是文延朴,元老重臣,龙图阁大学士,从一品的大员!

  盛长桢呢?正四品……

  还差得远呢!

  无奈,赵宗全只好退而求其次,任命盛长桢为京畿道乡试主考,这回大学士们就不再反对了。

  翰林出身,四品绯袍,这是乡试主考的两个硬性条件,盛长桢全部符合,虽然资历浅薄,但考虑到他是官家钦点之人,资历也就不算个事了。

  于是乎,盛长桢就这样被任命为京畿道乡试主考官,言仁化、余德等为同考官。

  盛长桢到了庭院中,接受了正式的任命后,心中感慨不已。

  一年半前,自己刚刚六元及第,过五关斩六将才进入翰林院,如今却是摇身一变成了乡试的主考官,主持一道举人的选拔,决定无数人的命运。

  考生变考官,人生际遇之离奇,真是令人嗟叹啊。

  盛长桢心里再清楚不过,乡试主考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好差事。有道是一朝主考,终身受益,京畿道当科录取的举人,通通得叫盛长桢一声“恩师”。

  一下有这么多举人学生,其中肯定能有不少出息的,日后至少也是一批中层干部,单单这一笔人脉,就够盛长桢受用不尽了。

  赵宗全把这个肥差抛给盛长桢,除了因为他是半个禹州旧人外,还可以看作一种补偿。

  毕竟在官职上,赵宗全已经给不了盛长桢更多了,只能以这种方式来抚慰盛长桢,不至于令有功之臣寒心。

  既来之则安之,盛长桢很快摆正了心态,开始履行起自己作为主考官的责任来。

  按照规矩,乡试的所有题目都是由主考官拟定的,盛长桢就是想和言仁化等人商量也不行,没办法,盛长桢只能自己一个人老老实实地闷在屋里想题目。

  好在盛长桢胸藏锦绣,才气纵横,对各种经史典籍更是信手拈来,他是号称大周考神的人物,水平自然不是盖的。

  盛长桢所拟的,都是堂堂正正的大题,没有一点偏、怪、奇的题目。

  盛长桢心里明白,这次恩科极受赵宗全看重,恩科恩科,既考考生,也对是赵宗全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

  但凡有半点差错,都会引得朝野哗然,令威信本就不富裕的赵宗全雪上加霜。

  更别说,赵宗全头上还有一个太后压着。

  如果恩科搞砸了,太后就更有理由把着朝政不松手了,如此一来,赵宗全乾刚独断之日可就遥遥无期了,这是赵宗全绝对不能容忍的。

  有了这样的觉悟,盛长桢出题自然要本着稳字当先的宗旨,坚决不能出一点差错。

  用了三天时间,盛长桢终于拟完了所有的题目,把题目交给了看守他的内卫,而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了。

  百无聊赖间,盛长桢心中忽然生出一点恶趣味:“齐衡参加的就是这次恩科吧,要是真的考过了,那他岂不是还要叫我一声恩师?嗬嗬嗬嗬………”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