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9 第二次反法联盟崩解_18世纪全面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波兰的加利西亚等地区。

  原本还有北意大利地区,但现在已经被法兰西的外籍军团占领。

  奥地利帝国成立后,仍然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欧洲顶尖强国,人口接近两千万!

  最重要的是,奥地利帝国所有的领土都在弗朗茨的统御之下,奥地利帝国成立后,弗朗茨被称呼为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

  奥地利帝国的成立,迅速稳定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基础,没有让哈布斯堡王朝在一连串军事失利中萎靡。

  弗朗茨一世成立奥地利帝国后,立刻从东方和南方抽调兵力,向法兰西帝国彰显死守维也纳的决心。

  奥地利帝国的成立,神圣罗马帝国的落幕,导致第二次反法联盟迅速崩解。

  没多久,沙皇俄国等欧陆国家就与法兰西帝国签署了停战协议,沙俄帝国在第二次反法战争中没有得到什么便宜,自然要及时止损,而且作为急先锋的奥地利都停战了,沙皇俄国何必继续维持战争?

  打仗是要花钱的!

  沙皇俄国不怕死人,就怕花钱……

  沙俄本土有一亿多灰色牲口呢,由于都是农奴,集结训练还是比较方便的,唯独欠缺的是没有足够的金钱去武装这一亿多灰色牲口……

  第二次反法联盟崩解后,将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看作奇耻大辱的弗朗茨一世皇帝,开始跟沙皇政府频繁接触,双方很快签署了武器交换农产品的贸易条约。

  奥地利帝国供应沙皇俄国火枪弹药等基本武器,沙皇俄国则用大量的农产品来换取。

  可以说,双方各取所需。

  沙皇俄国除了大城市外,广袤的领土仍然停留在原始农业生产中,再加上农奴对粮食的低消耗力,让沙皇俄国一直是欧洲的主要农产品出口国。

  恰恰相反的是,奥地利帝国是非常注重工业改革的君主制保守国家,国内人口稠密,工业成品是奥地利帝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盈利点。

  莱茵同盟成立后,很多投降的邦国和城市统治阶层都没有遭到法军的清洗和替换,而是要求他们进入巴黎觐见伟大的法兰西皇帝。

  这个条件从法理上讲无可厚非,毕竟莱茵同盟的宗主国就是法兰西帝国!

  只是,很多邦国的统治者都没有返回莱茵同盟,而是躲避在维也纳或者柏林等中欧大城市,等待机会。

  这里面就包括教皇庇护七世。

  停战条约签署后,撒丁王国的皮埃蒙特地区被割让给法兰西帝国,法兰西帝国在皮埃蒙特地区成立了一个新大区。

  意大利半岛则被法兰西帝国合并为一个统一的意大利王国,除了西西里岛上的西西里王国没有被法军占领外,其他地区都被纳入到意大利王国的版图中。

  意大利在李维的手中,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意大利王国的国王是一名投靠法兰西帝国的托斯卡纳大贵族。

  在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