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5章 初見蔣經國_重生香港之娛樂後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82年10月28日一架飛機翱翔在天空上,猶如一隻大鳥,發出轟鳴的聲響。

  飛機上,邵華陽和鄧麗君坐在一起。

  邵華陽在看著一份新出的電影雜誌,鄧麗君則在閉目養神。

  這個在亞洲歌壇叱吒風雲的人物,此刻就像是一個普通人那樣,也有疲憊的時候。

  邵華陽看著鄧麗君如此,不禁長歎一聲,緩緩伸手,將手搭在了她的肩膀上。

  此去台灣,邵華陽不單是要將鄧麗君的事情解決,他還要在台灣遊玩一番,並且,自己在台灣的影城也差不多要建成了,倒是可以有空去看看。

  ※※※就在邵華陽和鄧麗君在飛機上飛行的時候,台北總統府內,此時一位大人物正在抽著香煙看著文件。

  這個人如今已經年過七旬,國字臉,大嘴巴,戴著一副眼睛,相貌普通,若是其他像他這樣的人丟到人群裏,十有八九不會有人注意。

  可是,他不會,不管在哪裏,他都是會引人矚目的!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台灣現今總統、那位以前的中國最出名的人物——委員長的長子,蔣經國。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出生於浙江奉化。蔣介石之長子。字建豐,譜名經國,又名尼古拉。1978年5月20日,蔣經國就任台灣第六任總統蔣經國在“行政院長”任內推動十大建設,台灣經濟發展迅速,使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在推行十大建設之前還在行政方麵進行十項革新,使行政執行更為簡廉有效,此外也頒布“政治與社會革新”的八項要點,有人將這兩次革新統稱為“十八項革新”在其主政台灣期間較重視本土人才,大量啟用台灣本省籍官員,積極推行“本土化政策”在其執政晚年逐步開始民主改革,即解除“戒嚴”、開放黨禁和報禁,以及實行“民意機構改革”等,開啟了台灣政治民主化之路。

  蔣經國堅持“一個中國”立場,反對“台灣獨立”1987年11月宣布開放部分人士赴大陸探親,結束了近40年兩岸同胞不相往來的局麵。

  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蔣經國主張改革台灣人鋪張餐飲陋習,提倡“梅花餐”(即五菜一湯)使餐飲奢侈風氣有所收斂。

  較關心基層民眾的生活,據報道,其每年超過200次親自下鄉走訪,以了解地方實際需要。同時也很注重偏遠鄉村建設,落實水電及基礎醫療衛生建設,減少城鄉差距,使台灣的鄉村建設程度較進步。由於其作風親民,深受台灣民眾的好評。當他在台灣逝世的消息傳出,不少台灣民眾曾聞聲痛哭。迄今為止,在對以往幾位台灣領導人的民調中,他仍是最受台灣民眾肯定的一位。

  而此時,蔣經國看著自己手上的一份關於台灣經濟的報表,忽然抬起頭,問旁邊一個身穿西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