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4章 长见识了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其的手道,“当年行朝迁琼,有上万官员随迁,而琼州不过一府之地,所以当时冗官现象极其严重,而非是无人可用。而朕之所以在此情况下依然开科,一者正是汝所言为国储才,以待后用;二者当时蒙元极力拉拢江南士人,朕此举也是为了与其争夺人才,免得为敌所用。不过朕十分欣慰,汝能设身处地的为朕着想,事事维护于朕,没有将吾视做一个恶人。”

  “官家最是偏心,宸妃只是说了几句好话,官家便赞不绝口了!”陈淑却不干了,横眉冷对道。

  “贵妃说的哪里话,让官家也宠宠你!”王妤毕竟岁数也不大,也正是喜欢玩笑的时候,抽出手来将陈淑又拉回其座位,推到了皇帝怀中。

  “好了,就是事儿最多,咱们还是先说正事吧!”赵接住陈淑将其按在座位上,拍了怕她的脸言道。

  “哼!”陈淑冷哼一声将脸扭了过去,不再搭理他了,却也没有再闹。

  “皇后,若按照仁宗旧制,每科通过省试者皆要录取,这可有定数?”赵转向吴曦问道。

  “官家,录取的进士各朝各有不同。”吴曦想了片刻道,“英宗朝已显冗官之弊,便于治平三年诏礼部贡院,今后每三年一开科场,自此确定了“三年大比”之制,并为各朝沿袭。同时针对每次考试录取人数增多,诸科人数较进士更多,又规定进士以皇四年录取数的四分之三为额,进士以三百人为额,且明经诸科不得过进士之数,后虽有所变动,但也多以此数为限。”

  “嗯,据朕所知科举所用的书籍亦多有变动,可有此事?”赵点点头,心里也有了数,再问道。

  “官家所言不错。初年的可靠并无定义,不外乎先贤的四书五经。后王介甫执政倡导科举以经义取士,且把《孟子》列为考试科目之一,以改变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之弊。熙宁四年,其力主实施的贡举新制规定,应举人不再考试诗赋、帖经、墨义之类,而以《诗》、《书》、《易》、《周礼》、《礼记》为本经;《论语》、《孟子》为兼经。”吴曦答道。

  “王介甫又以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儒家经典,但是注释不一,又以其提倡的‘新学’为观点重新撰著《诗义》、《书义》、《周礼义》,合称《三经新义》,于熙宁八年颁布学校,作为读本。至元年时,新学派败落,但理学派、蜀学派,都还未受到重视,只提出王介甫不当以一家私学令天下学官讲解,而要求用诸家之说,以及考试添诗赋,但没有恢复帖经、墨义,又曾分设经义、诗赋两科,绍圣年后又有所恢复。”

  “直至绍兴末年以前,科举虽仍以新学学说解释经义为主。后理学开始兴起,孝宗初年,理学遂与新学并为显学。宁宗中期以后,理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