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65章 征鄂州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只有三个6战旅,能参加6上作战的只有万人,在兵力上仍无法占据优势,分兵两个战场。他只能让6战旅先行增援江钲部,先攻取江陵,水军控制江面。虽然阻止了敌军跨江增援,但也增加了敌军死战到底的决心。而在无力夺取襄樊的情况下,若鄂州又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则长江下游随时会面临敌军的攻击。

  战事紧急,当下只有江浙行省的战事结束,勉强有余力增援。但是张世杰忙于布置沿江防线,江璆的主要精力在于征募训练新兵、筹措辎重物资,没有合适的领兵将领。而能抽调的兵力也只有御前护军,也只有皇帝才能指挥的动。另外临安城中自己暂时进不去,留倪亮镇守他也放心,赵昺于是再度挂帅领兵亲征。

  不过找也知道自己年轻,难免会让人怀疑能力不济,此外求名得利的事情也不能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占了。因此他临行前连连颁布御旨,头一道旨意就是明年增开开恩科取士,重开太学。不要以为这仅仅是为了选拔人才,赵昺算是知道了这也是洗脑的措施之一。

  儒家以道德为典范,而宋是以文立国,将建立儒家道德观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与此同时,南宋统治者大力宣扬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道德观和责任担当,宣传“忠君爱国”的核心价值观。高宗和吴皇后亲书石经近二百块,经人篆刻后置于太学。理宗更遵奉理学为正统思想,将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提高到“天理”的地位。

  而宋南渡之后更是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社会力量,将这种道德取向和核心价值观,传播到民间,既接地气又不留死角。各级学校学的是《四书》《五经》,科举考试的内容也离不开《四书》《五经》。州县官到任后,必将修贡院、兴学校、祭祀先贤、教化百姓作为先务。

  退休官员、乡绅、学者和塾师,这些地方精英,都积极参与到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中去。他们或制订各种乡规民约,规范人的道德行为,或通过学校授课,传播理学思想;或撰写治家格言、庭训,对普通民众进行“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对于少年儿童的教育,则有如《千字文》《三字经》一类的启蒙读物。甚至在南戏和话本小说里,也不乏忠、孝、仁、义的故事,使田父野老在喜闻乐见中受到教育。

  朝廷就是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军民“忠君爱国”的核心价值观,而江南陷落后,元廷从未开科,又以不知蒙文着不得为官迫使众多的士子改习蒙文,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种传统和基础。但是若选择这时开科,不仅可以收拢人心,得到士人的拥护,且能迅恢复各级教育机构,重树道德观念。

  另外赵昺下旨命地方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