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7章 踌躇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的三年时间里,朝廷曾三次商议迁都事宜,当时知福州张守曾奏言:“建康自六朝为帝王都,江流险阔,气象雄伟,且据都会以经理中原,依险阻以捍御强敌,可为别都以图恢复。”但都因为金军南侵而落空,最终没有被采纳。

  形势直到吴玠兄弟取得了陕川保卫战的胜利,乘机收复了凤、秦、陇诸州;岳飞收复了襄阳等六郡,屯兵鄂州;韩世忠大败金兵于扬州,进驻楚州,抗金形势大好。张浚以宰相兼都督诸路军马事的身份与各路将领商议北伐,在完成了军事部署之后,高宗又在许多大臣促动下,树起“抗金”旗帜,进跸建康。

  但此时女真贵族也因连年用兵,师老无功,导致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相互残杀。掌握金国实权的挞懒一派,废除了刘豫傀儡政权,对南宋政权使用了“以和议佐攻战”的策略,诱降赵构,宋金出现了对峙局面。如此一来东起淮水、西至秦岭的南宋半壁江山开始稳定下来,高宗派刘光世、韩世忠在建康、镇江置帅府,屯兵十万,加强了江淮一带军事防御力量。

  赵构不顾大臣的反对,从建康前线返回临安后,也采用了“御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调集岳飞等精兵镇压了杨么等农民起义。这样,南宋赵构统治集团在重重矛盾中初步稳定了它的统治。这是高宗第三次驻跸临安,就在这一年正式以临安为“行在所”,最后定都临安。因为山河破碎,国耻未雪,爱国志士,总是未能忘情于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大业。终南宋之世的一百多年,大臣中时有移跸建康之议。

  6游在孝宗隆兴元年《上二府论都邑札子》大声疾呼:“某闻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吴尝都武昌,梁尝都荆渚,南唐尝都洪州(今南昌市),当时为计,必以建康距江不远,故求深固为地。然皆成而复毁,居而复徙,甚至遂至于败亡。相公以为此何者?天地造设,山川形势有不可易者也。车驾驻跸临安,处于权宜,本非定都;以形势则不固,以馈饷则不便,海道逼近,凛然常有意外之忧。”

  陈亮也在淳熙五年《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指出定都临安,弊病为多。他说:“夫吴蜀,天地之偏气也;钱塘,又吴之一隅也。当唐之衰,而钱镠以闾巷之雄起王其地,自以不能独立,常朝事中国以为重。及我宋受命,俶以其家人京师而自献其土。故钱塘终始五代被兵最少,而二百年之间,人物日以繁盛,遂甲于东南,及建炎、绍兴之间,为六飞所驻之地,当时论者固已疑其不可以张形势而事恢复也。”

  “士大夫又从而治园囿台榭以乐其生于干戈之余,上下宴安,而钱塘为乐国矣。一隙之地,本不足以容万乘,而镇压且五十年,山川之气盖亦泄而无余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