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1章 假道伐虢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量的人力来收集。现在经过不断的建设,行朝的情报机构业已完善,已经不限于事务局一处。

  如今枢密院成立了刺探司,专门负责边情的侦察,由都虞侯专司管理;中书省则成立了机宜司,专司收集周边各国政经和国内各地州县情报。并有察间除奸,向国外派遣间谍的职责,由左、右相直接管理。此外各军也设有直属斥候队,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侦察当面敌情,如领军将帅、军力多寡、武器装备,兵力部署和行军路线等等,他们归属于枢密院刺探司和各部军事长官双重管理。

  当然功能最为齐全,人员配置最多的当属赵昺直接管辖的皇城司事务局。他们既有皇帝的支持,又不受财政预算的限制,经费充足,并拥有直接面圣的特权,因而仍然是赵昺最为依赖的情报来源。经过几年的展,已经拥有常设人员三千余人,外围的探子不下万人的庞大机构。他们的触角已北至元大都范围,并在江南各府路设置情报总站,重要州郡设置了分站,各县也有情报员活动。

  随着行朝迁琼,赵昺也借机将一些事务局的人员安插到朝廷的各机构,使他们有一个公开的身份,更为方便收集情报。如负责监视朝廷政要和收集民经情报的一、五部探子,多为各部的郎中、主事,州县的判官、参军、县丞、主簿之类的小官吏。他们看似不显眼,但不可或缺,且可以直接接触到核心事务和机密。

  作为事务局唯一武装力量的行动队也得到了壮大,现在有成员五百余人,分成一个大队和十数个小队,除常驻本部的大队外,其余的则分布在江南各个地区,他们只听命于本部调遣,各情报站无权指挥,但各站有配合他们行动的义务。他们锄奸杀敌成为震慑敌人的一支精锐力量,并承担起护送商队往来两岸的任务。

  三支情报队伍的存在,又互不统属,情报的来源又各不同,难免会产生漏洞。为了防止遗漏而导致贻误战机,赵昺要求中书省和枢密院每五日将收集的情报汇总递交军机处,而事务局每日例行通报早就成了定规,这样一来就可以进行相互印证和补充。而他很快就吃不消了,汇总的来的情报越来越多,他根本无暇逐条判读和研究。

  这种情况迫使赵昺不得不组织一个小组专门整理和处理各部门的情报,将一些没有价值及重复的过滤掉,然后重新汇总整理,制成简报送到自己的案头。他审阅后,便将其中一些情报再分别反馈到中书省、尚书省及枢密院,这样一来他这里又成了情报集散中心,完成了情报的汇总和判读。

  不过赵昺最为倚重的还是事务局,因为他成立最早,机构最为健全,收集的情报门类也最为齐全。当然这一切是建立在他的信任和支持之上,但其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