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16章 心有戚戚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向前行,但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难以登上顶峰,只能在山脚下徘徊。

  “官家心中有所愧疚?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也是为长久计!”苏岚笑着接过话道,“如今不比在琼州,官家不仅据有江南,中原也收复在即,规矩当然要先立下,免得日后君臣生嫌。若是一味的纵容,大肆封赏,日久必然导致腐败丛生,国家动荡,那时再加以惩处,反而会授人以柄,说陛下屠戮功臣。”

  “惠妃姐姐,将士们浴血搏杀,以命博取富贵,官家就该加以封赏,不该吝啬那些身外之物!”李三娘却是哼了声道。

  “这么大的国家,每日耗费钱财无数,若是不精打细算,来日怎生维持,朕也是不得已啊!”赵昺苦笑着道。

  赵昺作为未来来客,知道人口与土地间的矛盾会愈加突出。他一力主张北伐,其实也并非皆是怀有统一中国、恢复汉室江山的情怀,其中也有诸多的不得已。且现在想来历朝历代的帝王皆已开疆拓土为最大功绩,也是事出于此的。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的开国者,甚至造反的起义军,皆是打着‘均田地’的旗号,可见土地对于王朝的重要性,但是每个王朝的灭亡往往土地问题又是主因,接着新王朝又是一轮循环,周而复始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谷噮/span人们说史,皆以汉唐最为强盛,而说起唐的灭亡普遍认为是安史之乱导致其走向衰落的起点,这一乱把唐朝的人口、经济、自信都掏空了,盛唐直接肾虚逐渐变得自闭,这个中国历史上极为开放与包容的朝代从此一去难复返。

  但赵昺以为安史之乱只是冰山上的一角,真正的矛盾,都藏在下面,而均田制则早早埋下了大唐走向灭亡的伏笔。一人一块地,这叫均田制。人多地不够,只能分少点,按人头收税,地少税不减,土地还能暗中买卖。

  若是交不上税,只能是溜了再见。可朝廷也有办法,人跑邻居在,剩下的人就得帮忙平摊税。这叫“摊逃”制度,剩下的人就要交更多税,交不了,也溜了再见。事情不断重复,造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穷的更穷,有钱的更有钱,均田制就崩盘了。

  大量人口注销户籍,人口流失,征兵征不到人,就得砸钱招募,从府兵制变成募兵制。过去的府兵制士卒粮食、武器要自备,当兵可以享受免税的优待;而募兵制是用钱招募职业军人,武器要国家供给。

  可土地政策的崩坏,使朝廷收不上税,中央没钱自然开不出军费,就只能权力下放,让边境的节度使自己看着办。这样一来,节度使在自己的地盘里说了算,如此朝廷是省钱了,但军队私有化的隐患就此埋下。这些已经够令人头痛了,而因此产生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也随之尖锐。

  当然安史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