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31章 两厢对比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烈,不过是蜀汉后代的一个缩影。与诸葛瞻父子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许多“蜀二代”“蜀三代”们。

  张遵是张飞之孙、张苞之子,父祖皆为蜀汉效忠;李球是李恢之侄,李恢早年曾跟随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黄崇的父亲黄权,在夷陵之战中因为刘备战败,后路断绝,无奈投降了曹魏,却得到了刘备的谅解,甚至叹息道:“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邓艾走阴平小道进攻,主力便可直接通过剑阁,魏军便可直指兵力薄弱的成都。而魏军自阴平通往成都的道路上,横亘着空有将军履历、却无实际指挥经验的诸葛瞻、诸葛尚父子,以及一干蜀汉功臣宿将之后。

  邓艾率军“凿山开路,造作桥阁”,诸葛瞻与尚书张遵、尚书郎黄崇、羽林右部督李球督率军队前往抵抗,到达涪县后,黄崇和李球多次建议诸葛瞻率先抢占有利地形,防止魏军进入平原作战。即便黄崇说的声泪俱下,建议仍旧没有被诸葛瞻采纳。

  此时诸葛瞻如果只想不被蜀汉朝廷追责,只需死守绵竹,但同样,只要邓艾转向东进,就可以使姜维的蜀军主力腹背受敌。诸葛瞻选择了置之死地而后生,与邓艾寻求决战。物换星移,诸葛瞻麾下的军队,已经没有父亲诸葛亮时的强势。

  再战之时,诸葛瞻无力回击,与两路人马拼死奋战多时,最终寡不敌众被杀,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得知父亲战死后,自认没有及时铲除奸贼黄皓,同样冲入阵内,乱刃加身而亡。蜀汉军队不断溃败,张遵、黄崇、李球激励将士冲阵,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即便如此也无力回天。

  从剑阁到绵竹,蜀汉军队的将士们始终在鏖战,但在邓艾兵临锦官城之际,刘禅向邓艾服了软。其第五子刘谌站了出来,可其虽有死战之志,刘禅却有投降之心。屡屡劝说无果,刘禅最终决定向邓艾投降。陷入绝望的刘谌来到了祖父刘备的昭烈庙中,祭祀了祖父后杀了家人自杀。

  刘禅下令姜维的主力部队缴械投降。姜维假意接受,却仍放不下兴复汉室之心,图谋通过兵变恢复社稷。蒋琬之子绥武将军蒋斌、张良之后左车骑将军张翼也参与了姜维的计划。但因为计划不周,钟会部下发动叛变,姜维、张翼、蒋斌等人虽拖死了邓艾、钟会,也在兵变中最终以身殉难。

  蜀汉灭亡了,不知这些战斗至死的蜀汉后代们,是否会回忆起自己尚在童稚时,其父祖为汉室横刀立马、誓言共襄大义的身姿。而赵昺知道自己后悔落到了帝王之家,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承担了复兴大宋的责任。

  这么多年来,赵昺可谓是绞尽脑汁,殚心竭力,难有清闲。生生的把自己从一个工程师变成了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医学家、经济学家……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