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02章 兵发大名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战并不明智,可与其商谈划黄河而治南北;但支持与南朝全面开战者也不在少数,他们纷纷请求大汗遣大军南下决战。

  至于增派援军之事,由于随扈返京的诸军疲惫,要进行修整,暂时难以南下。而屯驻京畿周边的侍卫亲军由于大汗担心一旦前方战事不利,损失过重,那么将无兵保卫京畿,现在尚在犹豫不决。

  对于张珪提出的条件,不忽木在努力为其争取,让山西宣慰司出兵河北为其右翼提供掩护,督促地方行省筹措粮草,并将地方镇军统一交由他调遣。同时劝他早日动身增援大名府,勿要忤逆大汗的旨意。

  至于对张珪担心左翼空虚,可能会遭到侵入山东的南军迂回到其后的企图,不忽木也表示赞同。但他也言山东方面战事并非那么悲观,益都和济南皆是坚城,屯驻数万兵力,想要一朝破城绝无可能,只要城池犹在,他的左翼就是安全的,不必过于忧心。

  言以至此,张珪知道自己不得不孤军深入,冒着被敌围歼的风险前往大名。而心中却不免感叹,他年纪尚小未能见识当年蒙古大军横扫草原,灭金降宋夺取中原和江南之战,但他也听过追随蒙古助汗的先辈们讲述过当年蒙古铁骑的雄风。

  那时的蒙古军在进攻中利用骑兵的优势力主机动,采用迂回包围,攻取要害的战术,夺关拔隘。又以诱敌出城,智取巧夺的战法歼敌主力,打乱敌人的部署,使其无法相顾。面对坚城往往采用围困城池,消灭援军的战法始终把握战略上的主动。

  反观当下的朝廷张珪觉得历史仿佛在重演,己方在南朝的军事压力下,始终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对南朝北伐中原在思想上和战备上不足。而自灭宋统一中原江南以后,承平日久,兵不思战,日趋腐朽。尤其是忽必烈汗后期,面对新宋的崛起,并未加重视,导致其身故后一举失去江南。

  在真金继位后,被迫与宋媾和,分治长江南北,失去了江南。其虽有重新夺回江南之志,怎奈志大才疏,将帅无能,在与宋首战失败后,就惊慌失措,昏了头脑。面对宋军的强大攻势下,只有处处挨打,节节败退。

  战争失败,失去两淮后,真金郁郁不得志,朝廷内部也纷争不止,各派系间自相残杀。乃至在临终之时,真金不得不挥起屠刀打开杀戒,对朝廷进行清洗,防止汗位旁落。但铁穆耳继承汗位后,对南朝全面转入防御,畏战求安,失去了对宋再战的信心。

  张珪也以为正是因为战略上的转变,导致了现下战术上一系列的失败。当初真金为了应对南朝的威胁,也为了达到西北稳定的目的,将南调勤王的宗王军部署在南北分界线上,分地戍守,巩固边防。

  但也正是这种策略将以快速机动著称的草原铁骑束缚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