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75章 不予余力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实的。

  经过多方研讨后,采取了一个妥协方案,每个军在辎重团的基础上扩充为保障旅,下辖一个辎重团,将工兵营扩编为工兵团。增设一个以厢车为主的运输团,配备五百余辆厢车,用于转运物资和兵员,提高部队整体的机动力。

  不过在如何使用运输团上,各部的做法有所不同。一个军驻扎在某处,其实平日并非全部屯驻在一座城池,而是以师、团、甚至营为单位分散驻扎在防地的重地地域,或是下辖的州县,相互为援,只有在出征时才会集中开拔。

  庄思齐部的做法是将运输团打散分隶各部,这样做的好处是减轻了保障旅运输给养的压力,方便各部根据需要自行安排运输给养和输送人员;孙恺部则是保持编制,仍直属军部管理和组织训练,根据各部所请统一调度。

  这两种方法在平日看各有好处,但是在此次骤然接到紧急命令的情况下就看出了优劣。

  庄思齐部由于运输团分散在各地,缺乏统一训练,车辆缺乏维护,接到命令后短时间内难以收拢,而有些车辆由于状况不佳难以长途行军。使得他不得选择大部徒步行军,减少携带的辎重,补给于途,也就发生了强抢地方仓廪的恶行事件。

  孙恺部由于运输团由军部统一调度和管理,在接到命令后则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抽调的部队从各处运送至集结地,且能够携带途中所需的物资,途中宿营也可以利用厢车建立临时营地。如此既能保证行军速度,也减少了士兵的体力消耗,保存了战斗力。

  不过使用厢车也有缺点,因为各处路况不同,有的地方不利于厢车行驶,需要绕路;还有渡河时有些桥梁无法承受厢车的重量,或是因为狭窄难以通过,要重新加固桥梁,甚至架设临时桥梁,使得行军的时间延长。

  但是孙恺通过先行派出斥候查看道路通行情况,并让工兵与前卫团同行,从而能够及时的调整行军路线,或是先行架桥铺路,保证大部队可以及时通过,使得其部能够按时到达了目的地,还基本保持了完整的战斗力,且能够遭敌袭击的时候迅速凭借厢车构建防御阵型。

  在赵昺看来,孙恺部的做法更加符合实战需要,可以快速的投送部队,并增加了自持力的时间。而此次校阅其实就是检验部队的战斗力,找到更适应新的作战环境的战法和战术。所以他虽然对孙恺也是训斥了一顿,但对其使用厢车的方式做出了肯定,并让其总结经验在会议上加以介绍,向各部推广。

  对于皇帝如此做法,各部主官虽然有些吃味儿,但并不抵触。毕竟大家都是建军的元老,那时后他们大多是基层军官,甚至是义军出身,职务最高的赵孟锦也不过是个一城副将,皆缺乏组织大规模会战和指挥大部队的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