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57章 步步为营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从其它门径入仕,却不是假装清高搏名。且那些隐士既然无意入仕,又何必强人所难,让他们做做学问,在民间授徒著书也没什么不好。

  对于陛下对待大儒名士的消极态度,陆秀夫初时感到不解,但也很快明了。皇帝在用人上向来是以能力为重,不以出身论英雄,这点从皇帝身边的人就可以看出来,如周翔、郝云通、庄世林、林之武、庄氏兄弟等及一班军中大将多是出身乡间耕读人家,甚至是商贾,或是军中的低级军官。

  当然现下身边也有马端临、陈识时这些官宦重臣子弟,但这些人也是一时才俊,更多的是从各种渠道征招的熟知朝廷法令和程序的熟吏及牧守有方的中低品官员和军中那些熟知战阵、山川地理和战术的中低级军官做幕僚。

  但是这些人也并非一入内廷就能飞黄腾达,每年还是有不少人被从中清退的,即便是应节严的儿子应熙也因此被外放,只做了个低品的州团练使。如此一来那些只会夸夸奇谈,务虚不务实,又缺乏理政经验的大儒名士自然难以入皇帝的法眼。

  陆秀夫又想起前时陛下曾在廷议上提出要对太学进一步改革,对那些蒙荫入学和由地方州学升入的士子进行详细分科,设律政、行政、财政等科,分门别类施教,培养朝廷行政专业人才。

  同时建议户部开设农政、税务、海关。财会等专科学校;工部开办冶金、水利、交通、建筑、机械制造等专科学校;刑部、礼部、吏部和兵部也要逐步开办相应学校,培养专业人才。而不是如过去那样眉毛胡子一把抓,入仕之后对自己所属一无所知,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皇帝的这个提议在廷议后也引发了一场争论,按照其的设想要从县学、州学中考选,学成后授予官身,可以说使得那些士子们有了更多的出路,而不需只是通过科举这座独木桥。但是也有人担心一旦全面实施,那些士子自然会屏弃过去的儒家经史,从而削弱了儒家在朝野中的地位,并在几十年后逐渐淡出朝廷。

  陆秀夫自然明白术有专攻的道理,且有成例在先。皇帝对武学进行了大改,分设多科培养职业军人,改变了以往将官不是出自将门,就是发迹于军旅底层的局面,使得整个军队更为专业化,提高了整体素养之余,也使得作战效率更高。

  另外陆秀夫以为一些科举失利的士子转投军武也让士人渗透到军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文武间长期对立的局面。而从它想这不仅没有削弱士人在军中的影响力,反而使得士人可以更多的参与军事,打破了两者间的桎梏,势必减少了文武间的冲突,有利稳定朝局,从长期看对儒家有利而无害。

  不过对于打压官宦世家陆秀夫心中也有余虑,毕竟世家子弟自小就能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