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77章 各有算计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家。

  贺惟贤彼时尚不明白为何如此,但是入朝多年后也渐渐明白作为蒙古汗廷间接统治中原地区的工具,汉人世侯在金末元初之际对于安定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作为割据一方的世侯,随着大蒙古国的统治渐趋深入,化人世侯与投下封君乃至汗庭的矛盾也就日渐凸显出来。

  当初由于战争的需要及蒙古人不能确定在接受非蒙古人作为完全可信赖的士兵和将领时究竟能走多远,也担心地方割据名正言顺地壮大,势必形成尾大不掉、威胁中央之势在文官范围内,汉人官员们能够担负起主要的日常工作,但是他们未被吸收进参与决策的高层官员圈子之内。

  至于将汉人融入军队,即使是作为低级官员和士兵,也还是一个尤为敏感的问题。蒙古人不愿意在汉人当中建立任何可能背离军事传统的军事力量,背离军事传统显然有损于蒙古人的优先权。且蒙古世行的投下封君与汉人世侯政策矛盾愈发尖锐。

  仅以纳税为例,窝阔台汗未年曾进行户数清查,其目的是为了将各地隐匿的户口进行编户造册,从而为接下来的丙申分封做准备,更是为了确定中原地区的税制内容。在此情况下汉人世侯不得不将隐匿的人口进行释放,汉人世侯虽遵旨纷纷释放奴仆,但是仍有隐匿人口、少报户数的现象发生。

  大蒙古国的税制规定,部民不仅要向国家缴纳赋税,同时在封邑内的民户还需要交纳五户丝。汉人世侯隐匿人口的行为,使得蒙古贵族的既得利益蒙受损失。再加上汉人世侯享有“爵人命官,生杀予夺,皆自己出”的权力,投下封君与汉人世侯之间存在矛盾也就不足为奇了。

  彼时在蒙古和金朝的战争中,刘黑马、史秉直、郭侃、李璮、董俊、张柔等汉人家族相继崛起,他们的兵力总数超过了三十余万,不但是灭金、灭宋战争的主力,还参与了蒙古西征。汉人世侯有上百支之多,名声最现势力最大的有六位:真定史氏、顺天张氏、东平严氏、益都李氏、西京刘氏、巩昌汪氏六大世侯。时人称为:大藩。

  随着矛盾的不断激化,元廷意识到世侯初期很温驯很忠实,但是到后面绝对会割据造反、威胁中央。忽必烈建元后,就开始转变政策,开始压制和分化世侯势力。而山东李璮经过多年的发展野心膨胀、羽翼渐丰,发动了叛乱。虽然被很快扑灭,但也让元廷下了削藩的决心,大小汉人世侯皆被迫让出权力,军队土崩瓦解。

  从此一衰再衰,最后沦为一方地主豪强。而汪家在这场风暴中机逢巧合躲过了削藩,但是也是独木难支,苟延残喘了这么多年。现下却因朝廷势衰,起了不臣之心,竟然为了一己私利,不遵圣旨,甚至致皇子的安危于不顾,显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