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01章 老天添堵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昺有些惊喜地道。

  “船上也缺少御寒之物,还要上岸采买些好炭和被褥!”王德言道。

  “好!”赵昺点点头又道,“你也要给王、谢两位先生买一些,尤其是叠山先生家还有家眷,恐怕也会有所短缺。”

  “属下遵命!”王德答道,“往年要到十月中、下旬才会换厚衣,今年才月初就如此冷了,早知如此就在池州备下了。”

  “有家在建康的军卒也说今年入冬早,再早些年十月底换冬装都不迟!”倪亮也插言道。

  “入冬愈来愈早,这非是好事啊!”赵昺听了却是皱眉道……

  早膳后,建康知府刘辰翁上船觐见,赵昺在书房中与其会见,王应麟和谢枋得两人自然在旁作陪。其献上些上好的木炭,予陛下驱寒。舱中点上了火盆,驱散了湿寒之气,觉得暖和了许多。

  “今年秋粮收成如何?”相互见礼,寒暄了几句后,赵昺便问道。

  “禀陛下,今年粮食与前年相比稍许歉收。臣查问下属,皆言是入冬早,春天迟误,影响了收成。”刘辰翁答道。

  “怕是进入寒冷周期了!”赵昺的想法再次得到了证实,面带忧虑地道。

  “是啊,江南是比往年冷了,在太宗雍熙年后,也出现类似情况,气候急遽转寒,江淮一带漫天冰雪的奇寒景象再度出现。长安,洛阳一带在唐朝以后可以种植的柑橘等果树全部冻死,而淮河流域、长江下游和太湖皆结冰,可通车马。”王应麟在旁道。

  “嗯,苏轼诵杏花诗中的‘关中幸无梅,赖汝充鼎和’正可为证。而唐时,不仅长安冬天没冰没雪,开元年,扬州甚至出现过稻米两熟的事情!”谢枋得也言道。

  “不过我朝南渡之后,气候又逐渐转暖,直到蒙元犯境时又逐渐转寒,今年又比往年入冬早了数日!”刘辰翁道。

  “气候转寒,朕又有麻烦了,朝野会认为是朕不仁,以致上天降罪!”赵昺苦笑着言道。在古代,皇帝上头还有个比其还要大的神秘存在,管着世间所有的事情。再狂妄的皇帝也得叫“天子”,管的地方叫“天下”,管理百姓的权力叫“代天牧民”,说话之前,必须得先来句“奉天承运”。

  可在寒冷时期,老天爷总不下雨,谁也不敢对龙王爷瞪眼。只能归咎于皇帝老儿是个坏蛋,坏事儿干的太多,天怒人怨,坏了“天道伦常”。而只要把那个坏皇帝干掉,一切都好办了。本着这个朴素的道理,饿肚子的老百姓从“吃大户”暴动开始,到有政治诉求的起义,干掉了一个又一个牛X的王朝。

  现下自己的地位已经稳固,治下也算太平,推翻他的统治,赵昺觉得可能性不大。但是自己北伐得罪了一班江南大户,改革税法又得罪了一班士绅,现在正搞三搞四的给他添腻歪。而今有了这个由头,又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