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36章 朕很不满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后世,“藩篱三层”的战略构想皆评价很高。以为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尤其是当时不被重视的第三道防线。孟珙已经指出蒙古军从云南、广西迂回进攻湖南的可能性。但是他反对朝廷随意向广西边境派兵的做法,认为那里遍布少数民族部落,只需要择数地,分治生夷,险要形势,随宜措置,创关屯兵,积粮聚刍即可,就算蒙古人入侵。

  孟珙的设想强调,是担心如果在战争爆发时得不到当地土著的支持,必然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而一味增兵,不但空费粮饷,甚至可能会激化同当地人的矛盾。而其的担心也在他去世六年后,忽必烈、兀良合台等人过吐蕃、灭大理、入湖南,得到了应验。但他反对在广西屯驻重兵和放弃大理的做法及少数民族政策也让人诟病,认为其的失策导致南宋长江防线的崩溃。

  但是赵昺明白中国人自古至今皆活在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环境里,既有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也有民间俗语说:成者为王败者寇。所以中华数千年的历史中,数以千万计的英雄人物无一不在“成败论”中接受后人的评说和议论。

  不过赵昺认为只是以失败来论英雄,历史很可能就会成为一笔糊涂账,成功者必然有其值得世人钦佩之处,而失败者也未必事事皆遭受后人指责,决定成与败结果的因素有很多,个人的主观努力固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客观因素,在历史上却往往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这就如詹何所言那般:见义勇为真汉子,莫以成败论英雄。而事实上,就算是英雄如秦始皇者,也是有血有肉之人,他既有卓越之处,更有凡人之弱点,而所谓的成败,也不过是一时、一事之结果。

  论成功,秦桧也是一种反面的成功者;论失败,岳飞反而是彻底的政坛失败者;论强弱,南宋永远比不过大金,侵略日军永远强不过中国人民。而赵昺当了皇帝后,更加清楚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有其人为与非人为可控制的因素在其中。

  因为成大事者,需有英雄之才、有可乘之势,能把握之机遇,势、机,天不遂人愿,英雄也必然失败。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存大志者,皆为英雄,历史有成败,但放在过往史书中,他们的成败无高下之分。所以方寸之地当然容不下东海蛟龙,成败之尺自然也不能评价那些在历史上激起过惊天骇浪的人物……

  七月十三,荆襄地区的文武官员接旨后齐聚宜城,接圣谕在总管府觐见。待众臣接旨进府却是各怀心事,他们皆从各种渠道知晓陛下近日所为,短短数日间,第八军主将移位,第六军主将遭到严厉申饬,一个师统制被撤职查办,一个团统领被处决。

  这

  请收藏:https://m.bqg8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